在怀疑的时代 依然需要信仰

4个月前 (01-0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5 已阅读

偶然听到这段演讲,醍醐灌顶。本想到引申一下发些感慨,终因自己“不配”而汗颜,然后选择放弃——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度过了半生。怎对得起增广贤文:“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却应有不屈之心。”

我们唯一应该去做,去反思,去坚信!纵是人生一场梦,也要他黄粱一刻,锦绣安详。

2012年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在北京大学做演讲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可以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因为追求的级别越来越高,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人越来越少,大官儿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时隔十一年,依旧震耳发聩!

卢新宁演讲的另一段话于今天更加适用——我知道与我们这一代人相比,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世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你们有我们不曾拥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

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的利己主义”。世故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而北大会不会像那个日本年轻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陈平原先生的一席话。他提到了新南联大师的老照片给自己的感动: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

不管我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充实的人生,“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

马克思感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也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也正因如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

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最后卢新宁借用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的一席话——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的人;无论你现在身处何种境地;无论你是否焦虑彷徨。——请保持相信!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发布出去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


在怀疑的时代 依然需要信仰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