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3个月前 (01-17)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父母有时可能无法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对我们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而有部分人的童年可能不是那么的完美。我能想到的可能是因为他们上一辈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而现在的人感觉是一边与父母和解,一边在治愈自己的内心。

  整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蛤蟆先生通过10次心理咨询得到自愈的故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三种人生状态和人生坐标。而三种状态主要包括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第一个:儿童自我状态。由我们童年的遗迹搭建而成,包括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通俗易懂来讲,就是用小孩的方式来对待这个世界。而我们的行为处事的不同和我们所经历的童年也有关。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而这也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经常会做出的反应。

  第二个:父母自我状态。则是重复父母的价值观,纠正他人的错误,因此很难学到新的东西。容易出现挑剔型父母,喜欢批评他人或者审判自己。还有一种是养育型父母。以爱之名改变他人。而父母也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中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则是最理想的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较好的思考当下。评估自我,倾听他人。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

  在我们4~5岁的时候,生命本身会让我们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我是怎么看我自己?我好吗?第二个是我是怎么看别人?他们好吗?而由他们组合而成了一个人生坐标。

  1.我不好,你好。对应的这是悲伤的儿童状态。也是书中蛤蟆先生现在的心理状态。这类人通常觉得自己很差劲。而讨好型则是这个坐标的典型代表。

  2.我好,你不好,这种一般是挑剔型父母的状态。攻击或者谴责他人,以自我为中心。

  3.我不好,你也不好。像这种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有较强的反社会性人格。

  4.我好,你也好。这种一般对应的是成人自我状态。

  要想获得新生,就要理解过去,重新认知。而成长的本质就是要打破对他人的依赖关系,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在这个世界,能帮助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教训固然重要,但如果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会限制自己的成长。放下过去,让自己有机会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幸运的人可以用童年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