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孟玉楼和薛宝钗

4个月前 (01-06)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众所周知《红楼梦》借鉴了《金瓶梅》,两本书如果对比,能找出许多可以遥相对应的情节。都是一个家族的兴起与没落、都让读者从人事变迁中感受到苍凉落寞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有一场豪华葬礼、都有一群面目熟识的人构成纷扰的背景,都有一个任性的男主角和几个性格迥异的女子。视角高度的不同使两部作品一个关注灵魂,一个关注肉体,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金瓶梅》作者不替潘金莲做任何掩饰,曹雪芹也同样不刻意美化黛玉;《红楼梦》里有人缘极佳的宝姐姐,《金瓶梅》里有善良沉稳的孟玉楼。

孟玉楼跟薛宝钗同是商人家庭出身。她们都有很强的办事能力,临危不乱。对社会、人生都有自己的主见,并且都坚守自己的信念。她们都世故老道,能耐心等时机,也都在所处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最终都得到了自己最理想的结果。

这一个身材高挑、一个杨妃丰腴两个美人,又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区别。

孟玉楼不识字,宝钗的学问得到贾政和宝玉两父子的认可。就为人处世,宝钗远不及孟玉楼这个文盲大气。

这可能跟宝钗待字闺中和所处的环境更复杂有关系。她奉行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做得太到位,弄得从凤姐到不管事的宝玉都知道她这个作风。她“自云守拙”,在黛玉看来就是藏奸。

孟玉楼对认为该管的事从不缩手缩脚。她跟潘金莲亲厚,潘金莲跟陈经济调笑她可以装作视而不见,但潘金莲放任猫唬了官哥儿,是关乎家庭命运的原则问题,她就不肯替她隐瞒,她必须说出去,提醒李瓶儿吴月娘注意。她不怕为此得罪潘金莲。

潘金莲和吴月娘闹翻了,孟玉楼从中调停,替潘金莲解释,也不怕吴月娘不高兴。她认为终日唇不离腮,为家庭整体考虑,也替吴月娘和潘金莲考虑,尽快讲和都有好处。她并不因这事跟自己没关系就袖手旁观,她做得堂皇正大,不怕也不会被猜疑。

她们对友情的态度也不同。

孟玉楼在永福寺见到春梅,听说潘金莲埋在后面,不理会吴月娘毫无表示,自顾托人买纸钱到潘金莲坟上大哭了一场。潘金莲除了跟她朝夕相处,对她并没有特别亲热,在陈敬济身上发现他捡的孟玉楼的簪子,先怀疑陈敬济跟孟玉楼有点啥,还在心里骂她麻淫妇,后来知道不是,也不曾起过替孟玉楼要回簪子的念头。后面才有陈敬济试图敲诈孟玉楼。论姐妹之情,潘金莲远不如孟玉楼用心。

宝钗平日对黛玉表现得很体贴亲热,无意听到了小红和坠儿的秘密,仅仅为了防她们恼羞成怒狗急跳墙,她就对她们编造黛玉听到了的假象。看她们信了,她离开时还为自己脱了干系暗自高兴。一气呵成地把自己可能惹上的麻烦转嫁到黛玉身上,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她们的不同还表现在对人的尊重上。

孟玉楼对西门庆的十分宽容,他到处胡行,孟玉楼认为是年轻人心性,她让他随心所欲,不去干涉,只要求自己勤谨省事,守本分。宝钗一直想改变宝玉。她否定宝玉的价值观,从不考虑宝玉的感受,一心想把他拉到她所谓的正道上。她不太知道尊重人。比她地位低的认为可以用钱买,她在意的就想按自己的想法修改。宝钗的学问使她算得上世事洞明,她明白宝玉所说的浊闹是咋回事,她并不抵触参与其中。

孟玉楼总说自己“小胆”,宝钗爱说自己“人人面前失于应酬”,这两个封建桎梏下代表两种生存状态的女子,她们像一面镜子,照见读书人的内心世界。她们被艳羡、被赞赏、被诋毁、被嘲笑,众口嘲哳,至今不绝于耳。


《金瓶梅》孟玉楼和薛宝钗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