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求译注108】桓温奇骨 邓艾大志

5个月前 (12-3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0 已阅读

【原文】桓温奇骨  邓艾大志

【典源】

《晋书·桓温传》: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未满月]而太原温桥见之,曰:"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及闻其声,曰:"真英物也!"彝以桥所赏,故遂名之曰温。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有与者,故学士,以口吃,不得做斡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从来不]称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所处,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人物简介】

桓温(312-373)  东晋大将。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晋明帝之婿。素有雄才大略,继庾翼为安西将军、荆州剌史、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永和三年(347年)率军入蜀,灭成汉,声威始振,进位征西大将军。十年,又出兵关中,进攻前秦,受人民拥护。两年后收复洛阳,请还都,为大族所反对。太和四年(369年)率精锐五万伐前燕,北进至枋头(今河南淇县东南),因后路被截,粮运不继,终焚舟弃甲,大败而回。他三次北伐,终未如愿,回朝后,愈擅权,废海西公,立简文帝,意欲受禅自立,未遂而病死。

邓艾(197-264)

三国时魏国将领。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东北)人。家贫少孤,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后为典农纲纪。因使见太尉司马懿,召为掾属,迁尚书郎。曾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著《济河论》。正始二年(241年),为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与征西将军郭淮共拒蜀将姜维,赐爵关内侯。旋为镇西将军,进封邓侯,拒姜维于长城。景元四年(263年),率军偷渡阴平险道,直迫成都,遂灭蜀。后钟会诬以谋反罪,遭杀害。


【蒙求译注108】桓温奇骨  邓艾大志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