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转心和她的映山红刺绣坊

5个月前 (01-07)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9 已阅读

              薛转心和她的映山红刺绣坊

      眨眼就要进入农历腊月了。腊月是农村人娶媳妇嫁姑娘的旺季。在南张乡太赵村的映山红刺绣坊里,已经挂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鲜红耀眼的各种传统婚庆刺绣品。女当家薛转心和八十多岁的婆婆正在走针飞线,聚精会神的忙碌着。映山红刺绣坊的名气打地很远,产品除了在本地源源不断的销售外,还通过快递发给了太原、内蒙、大同等地。虽然这是一个小本生意,利润不大,但是心灵手巧的薛转心却把它做的红红火候,如日中天,希望满满……

        手工刺绣,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非遗文化艺术。它发源于远古时代,兴盛于唐宋,传承于元明清,一直让老百姓和达官贵人喜闻乐见。薛转心在少女时期,就和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自小就从母亲手里接过了绣荷包、绣鞋垫,绣小孩胸前饭牌的手艺,并且深深的眷恋上了这个传统技艺。结婚后,薛转心不论再忙,不论在哪个阶段,从都没有放下过自己手里的一寸银针。她的床头上竹篮中,一年四季都有着五彩丝线。她的衣袋里,时常装有正在绣的鞋垫。经常是挑灯夜战,见空插针,绣出了一件件很接地气的农家绣品。有结婚用的,有过春节挂的,有孩子脖子戴的。后来,随着刺绣品的升级换代,与时俱进的薛转心又成很快为了万荣县最早接触十字绣的“绣娘”。她的十字绣大件《骏马图》《花开富贵》《鸳鸯戏水》等工艺品让人一见就目不转睛,大为感叹,顿足不忍离去。她自己设计的各种结婚刺绣用品,不但寓意美好,象征着福禄之运,而且做工精致,深受大家的青睐。那年,薛转心去北京旅游。在香山,漫山遍野的红叶让她惊喜万分,流连忘返。触景生情,一个“眏山红”的字眼蹦进了她的脑海。从那天开始,她就想像着将来能用映山红这三个字,做一个刺绣的品牌,来了却她热爱刺绣文化的心愿。

      社会上有句古训:文不养家。刺绣是一门珍贵的传统非遗文化手艺。但是,凡与文化沾边的小打小闹的家庭小商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常态下,似乎难以养家糊口挣大钱。为了给自己刺绣事业能注入新的活力,储备资金为将来拓展事业打好基础,2014年薛转心和老公远去太原开了一家包子铺。他们起早贪黑,含辛茹苦,经常是昼夜连轴转。她一天竟能包出1000多个包子,生意十分火爆。但生性好强,能吃苦也细心的薛转心,白天包包子累得腰酸腿疼,晚上又熬到更深夜班做刺绣。在太原卖包子一年,薛转心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没有丢弃刺绣手艺的前提下,包子铺挣回来11万元。2016年,薛转心重返故里,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终于在自己的农家小院挂上了“映山红刺绣坊”的牌子,实现了当初在香山时的诺言。她的刺绣坊风生水起的干了起来。薛转心的婆婆早年也是一个刺绣能手,现在80多岁了还耳不聋眼不花,经常给这个能干的儿媳在“敲敲边鼓”,纳绣个小件之类的。

      做刺绣是一个投资较大,回报漫长,效益微薄的传统文化小买卖。为了不断扩大映山红产品的知名度,打出自己的品牌,达到既能传承和弘扬刺绣文化,又能获得自己应赚的辛苦钱和心血钱,薛转心还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方法。首先是“以卖养绣”,一边为原料厂家推销绣片,一边绣售自己的产品。于此同时,她家还办理了食品营业执照,创办了甜食品作坊。生产糕点、煮饼、糖条、绿豆饼、开心果等。每到逢年过节前夕,夫妻俩加班加点制作甜点,风里来雨里去送货上门。节日一过,就把挣得钱又投入到购进绣品原料之中。形成了以卖绣片周转,以靠甜点生意补贴刺绣的良性循环局面。

        50刚出头的薛转心精干麻利,思维敏捷,雷厉风行,身上依然充满着年轻人的活力。她把自己的二层映山红“绣楼”收拾的井井有条。屋子里窗明几净,各种产品摆设的有门有行,民间传统文化氛围非常浓郁。笔者大致数了数,有十五个系列几十种产品。比如:金龙银凤、凤凰灯笼、新婚挂灯、鸡蛋花篮、鸡酒花篮、大小桃心、鸳鸯荷包、定亲红锁、院门绣龙、车室绣龙、小凤小龙、手捧红花等等。为了不断扩大刺绣品的知名度,两个月前薛转心开始在抖音上直播,浏览量突飞猛进,每晚浏览量8000人次以上,点赞很快达到了50万人次,粉丝也与日俱增,不到两个月就突破了2万多。不少的好友已经开始购货。可见刺绣品这个传统工艺文化还是很受欢迎的。

          薛转心还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事业活动,2023年11月17日,万荣蒲剧团排演的《李家大院》剧目在大礼堂汇演时,英姿飒爽的薛转心还登台为主演献上了自己静心编织的一株手捧花,赢得了台下爆竹般的掌上。

        薛转心说,我做刺绣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主要的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咱们民族传统文化,让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


薛转心和她的映山红刺绣坊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