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篇——经文三纲领

5个月前 (01-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结构:朱熹把《大学》每一个段落分为一章,一共11章(11段)首章是经,其余十章叫传。传,就是对经的注释和解释。第一章是经,最为重要:三纲领,八条目,本末的关系,知止定静安虑,后十章是对经里的每一点、每一个内容进行说明。

理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在于显明我们自身本有的光明的性德;身为一个人,有足够的自信,强烈的使命感,有很强的自身认同,我们本自具足的光明,方能显现出来。

在亲民,就是在于亲近民众,使人人恢复原本就有的光明的性德,在于让我们自己和他人都回归到圆满的本性中来;为什么有的人总遇到好人好事,因为他有一颗亲近民众的心,他能激发唤醒他人的光明之心,圆满本性。为什么有人总是遇事不顺?可能与自身的光明不能显现有关系,也就是他以负面能量,吸引来了类似的事物。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讲的话,是否光明磊落?自己做的事,是否天地良心?我们的内心,是否深存感恩?

在止于至善。至善,是最好的思想境界;止,达到。这里就是说,我们人生得有一个目标,止于至善,不仅是一个道德上的追求,也是一种人生修为的目标,强调的是不断完善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和人性的完美。

人们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后,心性才能定下来,有定才能静,静才能安,唯有安,才能深谋远虑。你很难让一个居无所安的人去思谋大业,也很难让没有安全感的人成就梦想。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把控感的时候,这会激励我们有获得感。形象地说,止,定,静,安,虑,得,是个圆形的循环圈,这里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它们之间内在的逻辑,正是我们人生的密码解读。

一个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追求自己内心喜欢的事业,即便有祸难来临,也能很快走出迷茫;相反,那些终生没有既定目标的人,游离于各种利益纠葛当中,只能南辕北辙,老来悲叹。

每一样事物的都有自己的根本与始末,所有的事物发展,有先后次序有始有终。研究规律,道在其中。


《大学》开篇——经文三纲领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