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刘禹锡笔下的诸葛亮

4个月前 (01-1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4 已阅读

唐代诗人中,说到怀古诗,必须要说刘禹锡。他的《金陵五题》,问世后就让白居易读了“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而且指着其中《石头城》中“潮打空城寂寞回”句,说“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刘禹锡的怀古诗,在见识上是超过唐代绝大多数诗人的,包括杜甫。

杜甫对诸葛亮是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来无条件推崇的。其《咏怀古迹》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最后两句是败笔,简直抵消了“万古云霄一羽毛”一半的好。

再看看刘禹锡如何写诸葛亮:“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十个字说尽了刘备一生的功过得失:能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这样的贤相帮他建立蜀汉政权,可惜嗣子不肖,刘禅全然不能效法父亲的德行。结果呢?只落得蜀国原来的妓乐们,在魏宫的宴席上歌舞。这一舞,蜀之亡国便无须明言了。蜀亡令人感到凄凉,同时面对国势衰颓而当权者仍不知重视人才的现实,诗人更感到无尽凄凉。刘备英雄一世,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地辅佐,转眼基业被庸碌无能、全无心肝之辈断送,而后人未必能吸取其中教训,盛衰转眼,兴亡无情,思之能不令天下人感到凄凉?

刘禹锡等于在说:人才决定兴亡成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相形之下,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将蜀国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诸葛亮不幸早逝,而“运移汉祚终难复”,将原因又归之于国运使然。汉祚气数已尽,诸葛亮也无力回天,没有触及失败的真正原因,更没有揭示历史规律的洞见。

杜甫这位仁厚君子,用情深挚,但始终不脱一个臣子的角度。“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快不成诗了,思想上的局限影响了艺术的完成度;而刘禹锡,他是审视的,眼光是洞穿历史和现实的,他相对超然,所以他的见识一点不曾拖累了才华。刘禹锡的怀古诗,若说是唐代怀古诗之冠,我会欣然赞同的。


杜甫与刘禹锡笔下的诸葛亮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