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拼输入法对比全拼输入法效率更高吗?

3个月前 (01-23)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5 已阅读

究竟应不应该学双拼?

这曾是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当时,我在各个平台都刷到过推荐大家去学习双拼的文章,但每次在我感觉“双拼太高效了,我一定要去学!”的时候,评论区里总能有一些过来人用“学习成本高”“收益不明显”等提醒让我回归冷静,打消我想要尝试的念头。我就这样一直在学习双拼的边缘不断试探,三过而不入。

心态的逐渐转变——打字速度的需求提升

随着我学习中与文字的接触越来越多,我对打字速度的需求也逐步提升。例如,我经常在左边看视频和网课,右边放笔记软件来进行记录。但我的打字速度不是特别快,因此每次都只能将视频暂停了来把想记录的内容打出来,而不能随着视频的播放来记录。这让我学习的速度特别慢,效率也特别低。而听说双拼可以提高打字速度,这恰好打到了我的痛点上。

同时,步入研究生生活后,我主要接触的知识载体也由图形转换为了文字。每天的主要事情变为了写论文和记阅读笔记。这样的码字操作占据了我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之前练习打字这个并不算强烈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而使用双拼正是我提升打字速度的一种提升较大的方法。

第三个促进我心态转变的因素是,我下定决心开始认真地练习写作,并想要把它作为一个习惯坚持下去。因此,一想到我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内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在打字上,如果不提升效率,那我会浪费多少的时间在单纯的打字上呀?如果我现在花几个月的时间投资在双拼上,未来每打一个字,我都能节省出一定的时间。那么,聚沙成塔,在以年为单位的视角下,这样投资的收益将会非常可观。

在多方的需求都逐渐适配双拼的优点后,我的心态也有了转变,之前的犹豫不决变成了顺理成章。我也便开始正式地练习双拼了。

打字速度变化——心路历程

在学习双拼之前,为了能够清晰的观察我打字速度的变化,我开始在打字网站上用全拼进行测试,为自己的打字速度留下一个基准速度(前七天)。而在开始学习双拼后,我也坚持天天都在网站上用双拼来练习打字,并记录下每天的速度,来观察我打字速度的变化情况。下面就是我练习打字两个月左右的速度变化图(以WPM为单位来统计,即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练习打字两个月左右的打字速度变化

不难看出,我整体的联系过程可以大致分为「起步」「大低谷」「艰难爬升」「恢复原速」和「超越」这几个阶段。而这张图也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我练习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情况。下面我将根据这几个阶段来分享一下对应的选择、练习和体验。

起步——60WPM

双拼方案和输入法的选择

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是双拼方案的选择。在浏览了各个用户的分析后,我选择了小鹤双拼。因为根据词频统计,它的键位排布比较照顾左右手,左右的按键输入比较均匀。同时,它比较普及,各个输入法和系统都支持这个方案。

输入法选择上,我没有尝试特殊的rime之类的输入法,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选用了搜狗输入法,原因主要是:

它的词库和联想的功能,可以打出更为常用的字词,避免出现不太熟悉的组合。同时,它具备自定义热词、常用语句、快捷符号等功能。它自带小鹤输入法,简单设置,立马就能用。它在使用双拼的时候,会同时显示你按下的键和双拼的映射结果。 这样可以让初学者快速从试错中学习。

显示全拼映射,初学阶段十分友好

双拼练习工具

1、双拼键位记忆网站。

这是我在少数派发现的练习网站。《让双拼不再是只属于少数人的输入方式》一文的作者开发了非常合适的练习站点,双拼练习 @ BlueSky。但实际使用时,我会把上面提示的字形「shuang」给挡住,强迫自己建立「声音」-「键位」的匹配,而非形象上的匹配。

将上面的拼音挡住「shuang」挡住

2、记忆口诀

刚开始接触双拼时,看到了许多人都在背诵一些记忆键位的口诀。但在我的尝试中,不知道是我没有理解它的使用方式还是其他原因,我不觉得把声母和韵母绑定起来记忆有比较好的作用。因为它们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上的关联,即使记住了,我在打韵母的反应过程还得多一个步骤:想到「韵母」-「想对应的声母」-「对应的按键」;而不是直接「韵母」-「按键的映射」

同时,我打字的主要场景是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即把我看到的各种知识和文章通过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并通过自己的逻辑将其中的内容与自己的想法相结合来输出观点。因此,我打字时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看见的稿件或文本,更像是将我在脑子里说的话打出来。那么用这种基于字母字形的记忆方式并不是最为直观的。所以,我便没有使用网上各种的“记忆口诀”,而索性就把它们分开来记。而且声母主要只用记zh,ch,sh,我要记忆的,基本上都是韵母。

3、打字实战网站。

在记忆了双拼的键位和组合后,我认为还是应该多多在实战中来练习。所以我每天都会在打字测试网站上进行测试,以记录和观察自己打字速度和熟悉程度的变化。

因此,我选择了酷酷在线打字测试网站,。它能够记录个人的打字速度变化情况,同时还能和之前自己的成绩来进行PK,这种不断打败过去自己的愉悦是我坚持下去的一部分动力。

打字练习

大低谷——20WPM

在前期阶段,我准备好了各种练习的神器和工具,便准备正式开始练习双拼,大展身手!可我还是低估了双拼的学习难度和成本。一开始的阻力几乎将我的心情直接拍到了谷底。可以从开始的速度变化曲线发现,在我刚开始切换到双拼的时候(第8天),我的打字速度有了非常非常明显的下降,曲线突然转折往下,直接降到了20WPM(而且,这还不包括我心态炸裂,重新开始测试的部分数据哈哈)。

这样的感觉十分难受。因为,我练打字、学习双拼的本质原因就是为了提高速度。但转换之后也太不习惯了,速度一下子慢了太多。原本在键盘上飞速敲击的快感荡然无存,变为了现在仿佛只会二指禅的初学者,很沮丧。这感觉就像一拳打空了的那种无力感。仿佛我在自废武功。

但我同时也知道,这是习惯的阻力。我们总是喜欢延续我们原本的习惯,因为它是最小阻力路径,不需要消耗过多的能量。但也正是因为这,我们养成了习惯的傲慢。我们不愿去打破我们旧有的习惯,去拥抱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既然决定要改变,那就要克服习惯的阻力,尽力坚持下去。于是,我一气之下开始疯狂加练,前几天每天都练习了几个小时。打字的速度也终于开始缓缓地上升。

艰难爬升

我坚持着费力地走过了大低谷时期,记住了各个键位所对应的声母韵母,能实现初步的盲打了。但是,我打字的速度却没有明显的提升,因为思维的编码方式还没有匹配上。打字过程中仍有较多的难点和易错点:

zh,ch,sh比较难以分辨。这三个声母需要在脑子里建立新的匹配,但时常会把它们相互弄混。特别是ch(I键)和sh(U键),他们紧挨着彼此,非常容易手误按错。ui,iu难以分辨。前期的输入还是基于字形来思考,而这两个韵母非常像,所以经常输错前后鼻音容易输错。例如eng,ang,ing容易和en,an,in弄混连按两下的组合不容易记住。例如“追”zhui(VV),“求”qiu(QQ)。就像平时会戴着眼镜找眼镜一般,先按下一个键后,不容易想到下一个要按的键还是它。

这些易错点不断在练习过程中冲击着我原有的全拼编码方式,让我逐步适应了新的双拼思维。

恢复原速——60WPM

随着上面的困难被一个个地攻破,打字的速度也终于有了比较稳定的提升了。也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我开始对「打字」这个行为有了一些更深的体验和理解:

其实无论全拼还是双拼,它们的打法都是思维的映射。

我们打一个字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键盘上的字母,而是这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在能盲打之后)。而且,我们逐渐熟悉后,更多的是思考词组之间的配合击键。而不是机械的逐个打出。

但在这个阶段,打字时的思维会更加简洁,仿佛在键盘上划出一个矢量线段(下图红色箭头),而非一个复杂的曲线(蓝色箭头)。我也逐渐理解了大家所说的「双拼的节奏」是怎样的体验:每一个字都是相同的长度,都是由不同的两根手指组合成的特定动作组成。这感觉更像是在演奏乐章,每个词就是个和弦。随着打字的进行,就像是在键盘上切换不同的和弦一般,似乎能听出其中的韵律。

蓝色的是全拼的复杂线路,而红色的双拼线路则更为简洁

超越——90WPM

在完成了对原有速度的追平后,我发现打字速度的提升变得没有那么快了,进入了瓶颈期。因为虽然每个字我都能比较快的打出,但我都是将一个词拆分成一个个的字来打的。这样即使我单个字打得快,但我忽略了打字的另一个提升速度的重要方法——分词

比起分字,双拼更重要的也许是分词。

分词的核心在于,将哪几个字,连在一起打会更加的容易识别。双拼打字速度的一大阻碍就是选字。有时候不容易选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字。而通过比较合理的分词,我们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在候选词上不断翻阅和浏览上浪费的时间。我们可以将词语组合常见,但单字不常见的字组合为词语打出,再将附加的另一个字删除,这样就能更快地打出想要的字。例如,直接打「裹」字不是特别容易,需要翻一到两页才能找到,但先打「裹住」(第一候选)再删掉「住」字,就能更快地打出。

同时,在熟悉键位之后,我也将手机上的键盘设置为了双拼14键的键盘。相较于全键盘,它的按钮少,点击区域更大,不容易误触,在熟悉之后可以基本实现盲打和单手打。虽然会带来一定的重码问题,但在自己的主观分词选择和一定时间的常用语优化后,日常交流的词语基本能够在其前几个候选中找到。而相较于9键,它又有更加精确的键位区分。同时,键盘排布和24键是基本一致的,几乎没有进一步的学习成本。

双拼14键盘

此外,我打字时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有时候会按错按键。在逐渐熟悉双拼后,它极大地缩减了我在回删上花费的时间。因为在之前的全拼打字中,如果我打错了一个字母,就得往回删很多。而使用双拼的话,我打错一个字母,最多只用按两下退格键。在这方面减少了我退格键的击键次数,也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我的速度。

我现在基本完成了双拼的学习,不用再投入过多的学习成本,并可以开始享受双拼学习带来的红利了。在这个阶段,我打字的速度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又可以继续享受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打、一边看视频一边不间断地记笔记的快感。就像一支刚买来就暴跌的基金终于开始盈利的感觉,长时间的投入终于有了巨量的回报。回想一开始那种“不学”的想法,现在的我只能笑笑说“真香”了!

学双拼,究竟有没有必要?

虽然我自己非常享受双拼给我带来的收获。不过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我并不完全推荐去学习双拼。因为一般大家可能没有这么大的需求,打字速度上来了,但没有东西需要写的,那就没必要了。没有需求,一切的功能或工具都是用不上的。如果目前的打字速度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其实也就没必要来学习。

比起观看各大网站里不同用户的推荐或劝退文,我认为对自身需求的衡量才是现在用户最为需要的。但双拼目前仍旧保持着较多争议的原因,我觉得就是缺乏一个相对客观的、对每个用户需求的衡量系统。那么,大家对打字的需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比较适合学习双拼呢?

双拼的需求门槛是多少?

这是所有创新技术都要面临的问题。只有跨越了一定的门槛后,大家才会真的转而使用。就像目前键盘的qwerty排布模式,虽然是由当时的打字机的结构遗传过来的,实际打字效率不高,但由于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这导致改变的成本太大了。所以现在新排布的键盘也不是很火。即使是分体式键盘,使用的人也屈指可数。

那么,双拼的效率达到了可以跨越这个门槛的程度了吗?我认为这取决于自身对打字的需求。我认为,目前双拼的主要矛盾是:前期较大的学习成本同相对比较长的收益周期之间的矛盾。

因此,为了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判断这个抽象的投入和产出的大小,我用自己这一段经历的数据来为大家做一个参考。

我认为,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双拼,应该用需要投入的学习时间比上每次击键节省的时间,算出大概打多久的字才能“回本”。如果这个周期能够接受,且远小于未来的打字时长。那么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所以,我粗略地拟出了一个计算平衡双拼学习成本的公式

下面以我自身为例,来代入计算一下。我本来就会拼音,即拼音的对于我而言,学习成本为0。而根据我的经历,双拼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有的速度。那么以每天一个小时的练习时间来计算,双拼则需要约30个小时的学习成本

而双拼能给我带来的收益呢?根据小鹤双拼官网上提出的击键速度计算公式:

全拼:1击键×15=15字/分钟,字均用键:4
双拼:1击键×20=20字/分钟,字均用键:3

这意味着,双拼相较于全拼而言,每打一个字,平均节省一次击键。即,假如自己的每秒击键是1次,则每分钟全拼能打1×15=15字,而双拼能打1×20=20字,每分钟能多打5字,或节省15秒的打字时间。换言之,对于相同字数的内容,例如60字,如果使用双拼,使用的时间是全拼的3/4=0.75倍。

如果要平衡掉之前学习双拼的时间成本,则需要30/(1-0.75)=120小时的打字时间。

假设将完成平衡的时间定在一个月以内,则平均每天需要打字4个小时。这个时间是一个比较大的分水岭,因为正常人每天打字的净时长并不会有这么多。能达到每天4小时打字时长的,通常是一些文字工作者,例如作家、程序员、记者等。对于他们而言,这个目标很容易达到,那么一个月的双拼练习时间(他们的学习时间可能也更短),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完成投入产出平衡,这显然是很划算的。所以,目前文字输入大于文字消费的用户,可能才能在转换到双拼后较大程度上体会到它的快乐。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每天的打字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就需要120天的时间来平衡掉双拼的学习成本。也就是4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除去中途的周末休息,则需要五六个月)。这个时间对于普通人而言,周期还是太长了。部分人会在学习阶段的巨大阻力下选择放弃,而即使坚持完成了学习,也一个月左右才能恢复之前的速度,几个月才能真正有所效果。大部分人可能会在一两个月的使用后,感觉没有给自己带来特别大的收益,便会产生“亏了”的感觉。

当然,这个公式十分的简陋,也不太经得起细致地推敲。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粗略的、量化需求的范围。现实的情况只会更加复杂,会囊括更多的变量。如果大家有其他建议或量化需求的想法,欢迎在评论里讨论!

双拼不是神器

在目前越来越快节奏的网络环境中,各种软件都追求“神器”的效果,似乎把大家的口味养刁了——仿佛我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拿到工具上手就得有立竿见影的提升。对于双拼这样需要一个几个月延迟满足的工具而言,周期实在是显得太长了。我猜测这便是双拼并未被大众接受的原因。

双拼不是神器,但它会是一个不错的工具。我认为就像我们对新事物的尝试一样,往往只是缺少一个契机,用它来激发我们迈出这一步。走完后回望,才会感觉到充实与值得。如果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正纠结于是否要迈出学习双拼的这一步。可以试着根据这个公式来算一算,根据自己的打字情况来判断学习双拼以及平衡成本的周期长度。如果你有这样的需求,也认为这样的学习周期能够接受,不放尝试一下!希望这篇文章也能成为部分人的「契机」,帮助大家勇敢地向双拼迈出第一步!


零碎的相关思考

下面是一些我对于「双拼」的发散思考,比较零碎,就单拎出来放在下面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顺便看看~

1、关于「输入法」的思考

以英语为代表的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没有十分成熟的输入法,因为每个词语都是靠各个单词中的字母组成,且数量刚好可以用键盘一一对应地映射,因此没必要用输入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跟五笔有点像,都是基于字形的输入法。但因为英文的字形和读音是匹配的,所以也部分相对于基于声音的输入。

但非拉丁语系的语言,例如中文、韩文及日文,由于没有对应的“字母”,同时有特别多的字数,不易于直接输入。所以我们被迫开发出了一个介于手指和键盘间的产物——输入法,来辅助我们输入。但我们并没有停止在映射键位这个基础的层面,而是进一步衍生出了输入法独有的补全、纠错和联想的功能。这些特点我认为是英文所不具备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一些本来是为了弥补缺点的方法,却在逐步发展中翻身成为了优势。

补全

在中文的输入法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句子,我们可以只输入开头的首字母,输入法就能帮助我们补全后面的句子。同时,通常一个二字词语我们需要按4下按键(双拼而言),而实际输入中,往往只输入前面的3个字母,输入法就能帮助我们联想出完整的内容。不仅仅是中文,甚至我们还有对于英文的补全,可以根据英文的部分字母补全整个单词。

前置纠错

输入的时候难免会犯错,而输入法可以帮助我们纠错。例如,平翘舌的区分。虽然在双拼中,zh,ch,sh和z,c,s的键位是分开的,但当我们输入的时候,输入法会自动帮我们纠错。这一点在我刚开始使用双拼的时候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虽然随着使用得越来越熟练,这个错误能逐渐地避免。但输入法相当于给了我们一个保障——即使我们犯错,它也能帮我们兜底。

此外,中文输入法的纠错是前置的,输错的时候就是纠错的时候。而英文的纠错是滞后的,主要靠输完之后在错词的下面生成一道红色波浪线来给你提示。我们通过点击,来选择对应的修改建议。

联想语料库

输入法可以根据目前的热词进行联想,猜测我们接下来会说什么,虽然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端。但最近看到了基于ai的联想写作工具LEX,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和自然的语句续写,感觉未来电脑端的输入也许会更加的便捷。

2、快速输出

双拼对打字速度的提升,有点类似于快速阅读技巧对读书的提升

快速阅读追求以“块”为基础来阅读,把几个词连起来读,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双拼也是如此,它让我们以“声母“和”韵母“来输入,而不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例如,之前我在面对一个字的时候(例如“创”),我会根据读音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拼音“chuang”,然后通过每个[字母]和键盘上的[按键]的映射,依次敲下来:「c-h-u-a-n-g」。虽然表明上我是通过每个字的读音输入的,但其实是通过拼音的字形输入的。这就像我们逐字逐句地阅读一般,比较慢。

但经过两个月的练习后,虽然中途还是有用字形输入来作为过渡,现在我逐渐建立了一种[读音]与[按键]的映射。我的脑子里不再会出现“chuang”的字形,而是“ch”和“uang“这两个读音。这样,我就可以直接根据读音按下按键,而不需要经历[读音]->[拼音字形]->[按键]的复杂过程了。而是用两个“块”的组合来拼写。这就像快速阅读中的一目一行或多行一般。

写在最后

双拼新手,见解难免有局限性。如果你有其他相关的感受和体验,欢迎朋友们来讨论!

新手尝试写作,辛苦摸索中。如果能给你带来一点点的共鸣或者洞察,欢迎来评论或充电支持一下吧!感谢!

双拼输入法对比全拼输入法效率更高吗?

本文收录在
Array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