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4个月前 (01-24)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买这本书时,是冲着书名和出版社,以为是一本巴黎游记;看完了书,才知道读的是巴黎历史。书中并没有什么风景的描写。    对作者没有太多的考究,看完后大概梳理了一下:这是一个青春时期正值文革的学者、画家,现居美国,对历史和文化有独到的视角,在书籍最缺乏的年代,读到了一本雨果的《九三年》,近年得以去一趟巴黎,在历史文化古都巴黎实地解读巴黎大革命的历史。作者循着《九三年》书中的线索,寻找遗址、解读各处的历史沿革,在一处处的广场、桥梁、城堡、咖啡馆、教堂中,用大量的历史细节和场景,透视法兰西革命。作者有欣赏美的眼睛,更有关系人性的善良,历史已然成为历史,但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对生命的悲悯,支撑了读者跟着文字走向历史的深处。虽然说的是别人家的历史,但蝴蝶扇动翅膀的效应是足以震撼全球的,我想,这也是巴黎之所以成为近代革命思想的先驱地方、包括中共的先辈们不少是从巴黎留学受到了先进革命先进思想影响,都不是偶然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个现在,都是循着历史的规律一步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必然。    书中有些文字超越了时空和意识形态,具有哲学的闪光。例如,作者说,“法国大革命的最后一个巨头罗伯斯庇尔的恐怖时期,是被恐怖本身终结的”;又说,雨果是“第一次把善和人性作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放在了法国人面前……把社会如何看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作者还说,“从建筑文明的发展史来看,历史进步都发生在王公贵族的一端,而底层民众在建筑史上,处于零历史状态,他们是最需要同情的”。这里的“零历史”一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被零历史的,又何止是建筑发展史呢?    由于我对曾经一游的巴黎有极好的印象,曾经独自闯荡过一天巴黎觉得不过瘾,本来想循着书本重游一遍巴黎,没想到,读完了书,发觉这一趟重游不是横向的,而是纵深的,穿透了时间,穿透了如今沐浴在阳光风雨下的巴黎的每一块石头,让我也不觉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深怀敬畏。是的,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可能都历劫过,只是我们遇上的时代还好。 

    读完,还想去巴黎。


带一本书去巴黎读后感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