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3)

5个月前 (01-24)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0 已阅读

卢氏走后,纳兰性德终日以泪洗面,愁肠百结,他觉得自己此生怕是再也难以遇到知音了。

但是纳兰性德没想到的是,在其生命中最后的一年里,邂逅了江南名媛沈宛。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一曲《采桑子·当时错》,写尽了离别。有人认为是写给表妹雪梅的,雪梅被逼入宫,纳兰性德无奈且悲哀,才有了这阙名篇。

但我觉得这是写给另外一位女子的,而这女子,便是沈宛。

如今才说当时是错的。心情非常的低迷,泪眼朦胧,满眼的春色却只是是别人的,而我的春天,早已经面目全非。

明明知道别离以后再也不会相见,却还说着再逢的话。而别离就象那难以挽回的春光,不但梨花落了,连那月亮也都向西沉了下去。

纳兰性德跟沈宛,明明相爱,但得不到大家的祝福,甚至要迎来父母狂风暴雨般的阻止,让他跟沈宛把生离过成了死别。

纳兰性德非常向往江南水乡,曾和妻子卢氏约定,以后要一起归隐江南,做一对寻常夫妻。

而如今,这只能是一场没有开始便结束的梦罢了。

康熙二十三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护送康熙南下。

他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江南,兴奋之余,他一口气写下十几首歌颂江南大好风光的词作。

这首《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便是其中之一:

十里湖光载酒游,
青帘低映白苹洲。
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
画船何处一竿收。
归来无语晚妆楼。

当然,纳兰性德此行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在京城时,他便经常听说江南歌女沈宛的大名。据传,她幼时父母双亡,不幸沦落风尘,但其人色艺双馨。

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如同这首《菩萨蛮·忆旧》,每每听到沈宛凄清动人的词作,容若便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卢氏去世已久,太孤独的纳兰性德渴望能有一个举案齐眉的枕边人,让他忘却伤痛,开始新的生活。

那一天,江南的烟雨蒙蒙,在好友顾贞观的介绍下,纳兰终是遇见了那位江南名媛沈宛。

沈宛自幼成长于江南,南方的独特气候使本就柔情万种的沈宛更具倾国倾城之貌。沈宛能歌善舞,在作词方面更是其他艺妓无法相比的。纳兰性德发现,沈婉的才情美貌,并不输于卢氏。

在见面之前,两个人都听说过彼此,莆一见面,就确认了眼神。两人相见恨晚,很快便堕入爱河。

然而,这终究是不被世俗接受的爱情。哪怕沈宛已经有了身孕,可身为朝廷命官的纳兰性德始终也无法给她一个名分。

沈宛跟随纳兰性德离开江南来到京城,住在他为她安置在郊外的一所宅院中。两人在这里共度了一段浪漫而美好的时光。

沈宛的出现,给纳兰性德灰暗的生活增添了无边的色彩。遇见她之后,他以为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可以和沈宛轻轻松松地相爱。

可惜的是,他们相遇得太晚,纳兰性德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感情牵绊。

都说三十而立,对于很多人,三十岁是新的起点,可对于纳兰性德来说,人生却已接近终点。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若能停留在初见时的怦然心动,该有多好!

十四岁的初见,他是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她是明媚娇俏的小表妹;

二十岁的初见,他是风华正茂的世家子,她是门当户对的世家女。

二十九岁的初见,他是满面愁容的沧桑客,她是才色双绝的江南花。

只是,有些爱,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难以得到;

有些人,不管我们如何挽留,都一样会离开;

有些事,正是因为遗憾,才能在心里留存更久远……

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性德跟朋友小聚后一病不起,七日后离世。

这一年, 他三十岁。

一代天骄,在最璀璨的年纪,以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方式,猝然落幕,徒留叹息和遗憾。


人生若只如初见(3)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