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一遍名利场

3个月前 (02-16)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8 已阅读

今天参与一场聚会,理论上是家庭聚会,大家都带着老婆或孩子或全家。

上午摘草莓、摘菜,中午聚餐,下午玩牌。

不过由于参加的人都算社会名流,加上我跟他们并不相熟,所以,对我来说,更多的像是一场社交活动。

理论上,这种场合,我应该是要“懂礼数”、“合群”,融入到觥筹交错之中。

既然说是“应该”,就是显然我并没有这么做,但我自己其实想这么做,毕竟还是说应该。


实际情况是,我并没有喝酒,也没有实践社交礼数,表现得安静而不显眼。

原因是:

1)下午还想回家带孩子去跑步。

严谨有时候是洒脱的对立面。

我喜欢遵循安排,做好计划,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有定数,不喜欢被随便打破。

这样,必然就不能“豁出去”,必然不能做“性情中人”,这在社交场无疑是一个“弱项”。

2)没喝酒,不好意思用饮料去给长者敬酒。

一旦确定了理由,那就很难忽略,很难放下,很难转变。

其实,表达意思完全没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性格使然。

3)跟大部分的人都不熟,况且也不是主角。

初次见面,很难表现得有多么的“融入”,毕竟是一群人。

遵守的原则是,少说话,自然不会错。


想法是:我就是我,低调而拘谨就是我的性格,这样也许还会被认为“很神秘”。

但这取决于“我是谁?”。

如果我是成功人士,我是手握资源者,我就显得“很有格调”。

反过来,如果我很“嫩”、很弱,那就是“不行”的体现。

但,能在一起玩耍的,大家多少还是匹点配的。


想起了多年前(09年),喜欢主动搭话、喜欢附和他人、喜欢赔笑、喜欢跟话解释。

当时的原因大概是想融入,想表现,想拉关系。

结果很惨,遇到了“牛逼”(实际今天想来,并非如此)的人,被人家一顿数落,至今记得,大意是“不懂的就不要多说”之类。

这么多年了,仍然印象深刻。

又想起了前几年(18年),在多人场合,被一个东北大哥“现场教育”:很多事情不要说的太多了。

很受用。

今日想起,赶紧写下来,不敢忘记。

感谢所有给我“教导”的人。


最后,我想,弱点其实也是优点。

虽然我不擅长社交,但我擅长计划,擅长服从目标、实现目标,能做成很多事,也挺好。

而且不会有过多的无效社交,不会浪费时间,能做更多的事,也挺好。

人嘛,不就是要扬长避短吗,能做好自己,还不耽误事,就挺好。


又走一遍名利场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