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第十四⑲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1周前 (04-26)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宪问第十四⑲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同升诸公。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我们之前有讲过,孔夫子是非常赞叹这个人的修为的。孔夫子问:“公叔文子,不言不笑不取?”结果使者说到并非不言不笑不取,而是他懂得中庸之道。“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所以不惹他人讨厌。

我们讲过,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个样子呢?因为他是清心寡欲的,自己没有那么多欲望,所以做事情才会比较合时宜。没有欲望以后,他自然会有仁德,自然会有智慧。这里同样在讲公叔文子。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僎是个人名。本来僎是公叔文子的家臣,但公叔文子却做了一件事情。

 子同升诸公推荐僎入君主那里为官,本来是家臣,但是可以和他同为朝中的大臣。

这样一件事情,其实很难做到,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生活当中我们是什么样的思维?通常有两种:第一种:嫉妒后来之贤。说我在一个企业当中工作,后来又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比较有贤德,比较有才能,这个时候通常会引起前人的嫉妒。我是先来的,我怎么能让他超过我呢?甚至老板如果信任他,如果器重他,如果赞美他,这个时候我是要起情绪的。为何会起情绪呢?嫉妒之心生起了。所以通常会嫉妒后来之贤。

那么第二点:不愿与弱者同列。举个例子:说我们出去办一件事情,领导安排一个人,这个人根本就不如我,他的见识,他的才能,他来公司的时间长短,都无法与我相媲,为何要派他和我一起来呢?我是不屑与他为伍的。但是这里公叔文子,可以克服这两点,本身僎是他的家臣,又是一个弱者,本事不如他的,可是他却可以把自己的家臣推荐给卫国国君,两个人同朝为官。所以说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恰恰是这个品德,是值得我们在生活当中去学习的。我们在一个企业当中,要懂得不要嫉妒后来的人,我们要懂得识人之能。如果这个人身上是有才能的,我们要懂得去推荐,懂得去推举。如何才能做成这个样子呢?我们是忘己,为公的。一个人,只有在为公,他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个企业变得更好,就如这里的公叔文子。他考虑的是如何让卫国变得更好,而不是自己的私欲,他就可以推举贤才,甚至可以与不如自己的人同列,共同治理好我们的卫国。

 

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孔夫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讲了一句话:“可以为‘文’矣。”可以称得上“文”了。这个“文” 是谥号,通常谥号是在一个人去世之后。有专门制定谥号的礼官,评定他一生所做的事情,一生的功绩,最后拟定一个,符合这个人一生行为的谥号。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人,可以谥号为“文”呢?我们大略的把他分为几点:第一点:经纬天地。治理一个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的人,称之为经纬天地,可以谥号为文。

第二点:道德博厚。这个人道德很厚重,心胸很宽广,别人是认可他的道德的。

第三点:勤学好问。这个人很勤奋,对于学业的追求非常的刻苦。

第四点:慈惠于民。对于百姓,对于人民,是有很多的恩惠的,并且以仁慈之心对待百姓。

第五点:与贤同升。我们看到有贤德的人,可以共同和他进步。这里孔夫子说的“可以为‘文’矣”,就是因为这一点,因为公叔文子可以与贤同升。他有识人之能,并且他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和他共同进步,同时入朝为官,所以说他可以为“文”矣。

我们再举几个历史当中,比较耳熟能详的人物,我们来看看这些,他为何可以称之为“文”。

汉文帝,刘恒。文景之治,对于治理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再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因为有贞观之治;隋文帝杨坚,开创了开皇盛世;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这几位皇帝都是谥号为“文”的,因为有经纬天地之才,治理国家,对人民是做出巨大的贡献的。

我们再来举两个文臣的例子:比如说魏征,魏征的谥号是文贞,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再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曾国藩,曾国藩的谥号叫文正,所以也叫曾文正公 作为一个文臣,一生如果能得一个谥号文字,是至高的荣誉。

我们在讲回公叔文子,公叔文子的谥号,是卫君给的定义。公叔文子去世以后,公叔文子的儿子,去找到了卫君,说父亲去世,请卫君赐一个什么样的谥号呢?公叔文子的谥号不止是一个“文”字,叫贞惠文子。卫君讲了一段话,说卫国有凶年,灾荒,百姓吃不上饭,而公叔文子施粥于民,救民于水火,所以称得上一个“惠”字,恩惠的惠。卫国有难,公叔文子舍身救主,可以称得上一个“贞”字,忠贞的贞。并且说到公叔文子,“听国政,修班制。”听国家的朝政,同时帮助修订国家的朝政,所以他对于国政,也是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与四邻相交,春秋那个时候诸侯国很多,所以外交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好,没有一个好的人才,就会引发很多的战乱,所以说可以为“文”,因为对治理国家是付出巨大的贡献的。所以当时卫国的国君,说贞惠文子,谥号给了三个字。后来取其“文”,因为还是认为“文”,是对于一个文官来讲至高的荣誉,所以后人称之为公叔文子。

我们这段故事当中,就可以看到,卫君对于公叔文子是极其推崇和赞扬的。同时这里孔夫子又赞扬了公叔文子,说可以为“文”矣,因为这个人有德行,心胸宽广,可以与贤同升。

那我们再来延伸这其中的道理,一个人只有有足够的德行,才能与贤同升,才能忘己,为公。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学习了圣贤的文化,当我们懂得修身之道,我们不停地在修正自己,没有了自己那么多的私欲,这个时候可以忘却自己,我们做一件事情都是为公。我们在一个团队当中,在想着如何让团队发展得更好,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嫉妒人才,并且愿意去帮助他人成长。

我们在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起了嫉妒之心,我们开始发现别人有优点,我们可能要去打压,可能要去破坏。如果不能打压和破坏,我们要起情绪,生起嫉妒之心,最后可能会做很多小动作,这都非君子所为,也是我们自己的心胸不够宽广所致。

我们学习了公叔文子身上的品质,我们要懂得为人要正,我们要懂得识人。你看公叔文子他是懂得识人的,他可以看到大夫僎,他是有能力的,他是有才华的,做我的家臣屈了他的才华。所以他有识人之智,可以推举他入朝为官。

第二点,他可以忘己。没有了自己那么多的私欲,他就忘记了自己。

第三点,他可以为公,事君。他为的都是卫国的国君,卫国的百姓变得更好,所以他有一颗为公的心,自然就不会生起嫉妒之心,会帮助有贤德的人,不停地去提升自己,坐在他该坐的位置上,同时他可以利益更多的百姓。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修身,我们要有识人之智,我们要懂得忘己,我们要懂得为公,如此才可以做一个躬行君子。


宪问第十四⑲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