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风景(之六):情景秋色

2周前 (04-2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阿波在手机上找出一张照片,说是他几天前到上海南昌路去拍的,南昌路53号,林风眠从1951年开始,到1977年,居住在这里。

南昌路53号

        阿波说:“林风眠在这里住了26年。1951年,他受不了人事纠纷,丢掉了职务,丢掉了工作,成为一只离群之雁,离开杭州美专,举家迁到这里。过了一段时间,妻子带女儿女婿又远走异国他乡,他就成了一只孤雁。他在杭州时,常在西湖边看湖,看湖边的芦苇,看对面的远山,雁群偶然飞过芦苇。这个景像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我说:“大雁和芦苇是秋景。”

        阿波说:“是啊!这些芦苇大雁图都是他1950年代的作品。他为何很喜欢画芦苇大雁?杭州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又不得不离开的地方。想起那里的遭遇,内心充满了难堪和伤感,美丽的西湖也黯然失色,大雁都飞走了。好在大雁还有自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内心或许曾经这样洒脱过。”

        我说:“这些芦苇大雁图,是灰暗的秋景,有情之景啊,成了他的意象!”

        “他另有一些秋景图与之相反,是明朗温暖的秋天,《池塘》、《山溪》、《金秋》,图中的秋树因为背光,所以红和黄的颜色那么鲜艳明亮。这些树长得高大挺抜,撑足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即使远景的山和近景的绿植,似乎也被照亮了,前景还有池塘,清澈的池水倒映出暖色的树,增加了画面的喜感。同一个林风眠,画出了两种调子的秋景图。”阿波说完,看看卢先生,似乎在问一个问题。

        卢先生说:“林风眠晚年,得到高层领导的帮助,离开南昌路53号,到香港定居。年老体衰,又孤独一人,幸亏有一位义女照顾他。

        生活相对安定了,他放下了经历过的一切幸与不幸,心无旁骛,又拿起了画笔,只凭记忆,要画出他文革初期在南昌路53号亲手毁掉的二千多幅画,这是他半世的心血。这些画早已烙在他心中。此时他的心境已似晚霞一样通透,他是一个内向善良的人,只在心中构筑温暖的家园。

        这些色彩斑斓的秋景图,创作年代大多标为1970年代,可能画的都是记忆中原画的印象,並不是原画的复制,增加了很多亮色。有人说他睁眼做梦,画如梦境。这些秋景图印证了他的说法:‘东方风景画是印象的重现’,‘中国风景画以表现情绪为主。’像他在法国留学时,接触的印象派野兽派那些画家一样,他画的不是实景,是心景,是情景。”

        阿波看着我,说:“这同你在《蓝的花·红的花》里讲的林风眠的心路历程是一致的。”

        我笑笑说:“是同一个林风眠啊!”


他们的风景(之六):情景秋色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