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焉知其余——汉末魏晋“醉美”诗文品读

2周前 (04-2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自从我们的老祖宗学会从“粮食精”中酿造出“酒”这种口中“仙物”后,酒水就一直滋润着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至于养成了“无酒不成席”的悠久习俗。尤其是传统节日期间,更是亲朋好友聚会聚饮的好时节。

        自古至今,人们对于“酒”可谓又爱又恨。喝酒的功用自然有好有坏。好处能舒筋活血、提神壮胆、助兴消遣等,小饮怡情、豪饮忘忧。古诗有言:“有酒有酒兮湛淥波,饮将愉兮气弥和”(元稹诗句);“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李白诗句);“荡涤千古愁,留连百壶饮”(李白诗句);“一饮解百结,再饮解百忧”(聂夷中诗句);“醉耳歌催醒,愁眉酒引开”(白居易诗句)。当然,无节制的暴饮、酗酒等,必会醉人伤身、害人误事。

        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酒场、酒宴还发挥了战场、职场无法替代的作用,直接或间接扭转了历史进程。大家耳熟能详的“汉高祖醉酒斩白蛇”、楚汉之争项羽大设“鸿门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等,莫不如此。

        以唐宋诗词大家为代表的古代文人雅士不少都是“酒仙”,他们喜欢将醉饮的那般豪放、排忧之情融入诗文之作,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醉美”诗文,也留下了不少令人捧腹的“醉美”趣事。在他们那里,“诗酒趁年华”(苏轼词句),“无酒不成诗”、“无醉难成词”。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诗句)。

        我虽非爱酒善饮之士,但对品读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那些“醉美”诗文却情有独钟。这里,先选择汉末魏晋时代曹操的《短歌行·其一》和刘伶的《酒德颂》加以赏析。前者展现了一代政治家的宽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后者体现了魏晋名士的洒脱与风流。

              汉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原文】

                    曹操《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鉴赏】

        明清以来,《三国演义》和京剧塑造的曹操,基本上是篡位弄权的阴谋家和“白脸”大奸臣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深深植根于大众心目之中。只有读过官修“二十四史”之一《三国志》(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和《三曹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曹氏父子三人诗文集),才会认识到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在曹操的诗文作品中,继《诗经》之后,创造性地发展了四言乐府诗。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龟虽寿》和《短歌行二首》。《龟虽寿》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堪称老年人励志之座右铭。

        《短歌行二首》之上述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此诗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四言名篇。上来乍一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很容易引起人们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以酒解忧的悲凉情感。但仔细品读之后,方知曹操常常感到人生短暂,有不能及时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统一安定天下之忧。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政治家才能吟得出来。

              魏晋刘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

        【原文】

                          刘伶《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 ,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借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译文】

        有一个大人先生,他把天地开辟以来的漫长时间看做是一朝,他把一万年当做一眨眼工夫,他把天上的日月当做是自己屋子的门窗,他把辽阔的远方当做是自己的庭院。他放旷不羁,以天为帐幕,以大地为卧席,他自由自在。停歇时,他便捧着卮子,端着酒杯;走动时,他也提着酒壶,他只以喝酒为要事,又怎肯理会酒以外的事!

        有尊贵的王孙公子和大带的隐士,他俩听到我这样之后,便议论起我来。两个人揎起袖子,撩起衣襟要动手,瞪大两眼,咬牙切齿,陈说着世俗礼法,陈说是非,讲个没完。当他们讲得正起劲时,大人先生却捧起了酒器,把杯中美酒倾入口中,悠闲地摆动胡子,大为不敬地伸着两脚坐地上,他枕着酒母,垫着酒糟,不思不想,陶陶然进入快乐乡。他无知无觉地大醉,很久才醒酒,静心听时,他听不到雷霆的巨声;用心看时,他连泰山那么大也不看清;寒暑冷热的变化,他感觉不到;利害欲望这些俗情,也不能让他动心。他俯下身子看世间万事万物,见它们像江汉上的浮萍一般乱七八糟,不值得一顾;公子处士在他身边,他认为自己与他们更像蜾蠃和螟蛉一样。

      【鉴赏】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据《晋书》传曰:“尝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竟以寿终”。说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免。在对策里他没有阿谀世主,而是坚守老庄“无为”的基本哲学,以“无用”作自己的防身手段,躲过了凶残的司马氏的魔掌,故“竟以寿终”。

        刘伶留存下来的唯一的大作便是这篇200余字的骈文《酒德颂》,本作自赏之用,不成想写了亘古妙文,把喝酒升华到了一种玄奥的境界。后人盛传的也是有关他纵酒放诞的轶事。其实是对“礼法”的蔑视,对老庄思想的宣扬。

        《酒德颂》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了两种处世态度。大人先生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此文以颂酒为名,表达了作者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文章行文轻灵,笔意恣肆,刻画生动,语言幽默,不见雕琢之迹。

        刘伶生活上不拘礼法,以饮酒为常,甚至达到了“病酒”的境地。与同样是借酒避世却“半醉半醒”的嵇康、阮籍等人相比更为惊世骇俗。他的好酒,他的以酒言悲,完全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刘伶自称“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壶,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他喝酒之后,让“醉死便埋”等等,表面上看来,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现,是其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后世多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之典型。

        后人盛传着许多刘伶醉酒的轶事。刘伶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常常借酒消愁,只要几日不饮便渴酒成疾。《晋书》载:“刘伶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说的是刘伶早年的时候不在乎有没有家产,常坐着鹿车,带着一壶酒,叫人带着锄头跟着,说:“我死在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他放纵任性,经常披散着头发,赤裸着身体,在酒缸旁狂饮。有人看到后讥笑他。刘伶说:“我把天地当房子,把房屋当裤子,诸位为什么跑到我裤子里来?”至于刘伶“饮酒止渴”、“杜康美酒,一醉三年”的饮酒传说等,不一一列举。

        “竹林七贤”的作品,除阮籍、嵇康有反抗的精神,气象峥嵘,敢于与统治者犯难,有些值得称道的外,其他作品多颓唐厌世,能为后人借鉴的不多。刘伶成为中国文人好酒的代表人物,因此他以后的诗人莫不盛谈饮酒,正所谓无酒不成诗。在这方面刘伶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

对酒当歌


对酒当歌,焉知其余——汉末魏晋“醉美”诗文品读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