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第一任君主商汤:开启六百年盛世的开国圣王

2周前 (04-2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商汤,中国古代商朝的开国君主,又称成汤、武汤、天乙、大乙等。商族的始祖叫契,契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商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的儿子。商汤生于公元前1670年前后,逝于公元前1587年左右,作为商国诸侯在位约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的时间有的记载为12年,所以商汤的总在位年数可能为大约29年,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早期领袖之一。

商部族的始祖契,据说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予封地,从而奠定了商族的基础。契之后,商族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成汤作为首领时,他的英明领导和仁德之名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戴。成汤本人深谙治国之道,懂得体恤民众疾苦,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因此商部族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壮大。

商朝早期普遍存在异族通婚的现象,这是当时社会政治结构的一部分,旨在加强各部落间的联盟关系,确保政治稳定与领土扩张。商汤最为著名的一次联姻是与戎狄的有莘氏部落。娶了有莘氏的女儿为妻,这次联姻对于商汤建立商朝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使商汤得到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伊尹后来成为商汤的重要谋臣和宰相,为商汤灭夏及商朝初期的繁荣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汤施行的仁德治理政策,提升了商部落的地位和影响力,吸引了许多对夏桀暴政不满的诸侯前来投靠或结盟。

此外,商汤还对夏桀最忠诚或者最具威胁的几个诸侯进行了打击。他先是讨伐了昆吾氏,这一胜利不仅削弱了夏桀的力量,同时也向其他诸侯展示了商汤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决心。在解决掉昆吾氏之后,商汤继续向东挺进,依次征服了豕韦、顾等与夏桀关系密切或是实力较强的诸侯国,逐步蚕食和瓦解夏桀的联盟。

公元前16世纪左右,即夏朝末年,夏朝因内部腐败、暴政以及国君荒淫无度而导致国力严重衰微,社会矛盾激化,人民困苦不堪,诸侯离心离德。

商汤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发动了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鸣条之战,这场战争是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的关键战役。战争前,商汤派遣重要辅臣伊尹潜入夏都实施间谍活动,了解夏朝的实际情况和战略部署。

再讨伐夏桀前,商汤该发表了著名的内部演讲《汤誓》,《尚书》记载原文如下: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这段话阐述了讨伐夏桀的理由,即夏桀统治残暴,上天已决定要惩罚他,同时强调自己出兵并非为了个人私欲而是顺天意、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在充分准备后,商汤率领精锐部队向夏都进发,双方在鸣条(一说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之西,另一说在河南省封丘县附近)展开了决战。

在战斗中,商军表现出高超的战术和高昂的士气,而夏军则因为长期的内外交困,战斗力相对薄弱,加上夏桀不得人心,导致军队斗志不高。最终,商军彻底击败了夏朝的军队。

据传统史料记载,夏桀在战败后并未被直接处决,而是逃到了南巢(今安徽一带),在那里度过余生,直至去世。近年来,一些学者基于考古证据和历史传说提出了大胆的假设,认为夏桀可能在商汤攻伐下,逃亡至古蜀地区,即今天的四川盆地一带。这种观点主要源于三星堆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精美青铜器物,以及《竹书纪年》等古籍中的相关记载,如夏桀攻打过四川境内的岷山,以及后来的一些可能与夏桀有关的线索。不过,学术界对于三星堆文化和夏朝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尚无定论。

战胜夏桀后,商汤召集三千诸侯大会,得到众多方国的支持与拥戴,被推举为新的天子,建立了商朝,并定都在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一带),国号为“商”。

商汤吸取夏朝覆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他发布了《汤诰》,强调官员必须“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将受到严惩,同时主张以宽仁治民,赢得了民心。

对于夏朝的遗留文化和信仰,商汤实行宽容政策,允许夏朝遗民保留原有的“夏社”祭祀,并册封大禹后人,从而巩固了新政权的合法性,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商汤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商朝国力逐渐强盛,死后被尊称为太祖,其事迹在《尚书》、《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中有详实记载。他的仁德与英明治理,被后世尊为圣王典范。


商朝第一任君主商汤:开启六百年盛世的开国圣王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