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审案:卫国君臣争讼

2周前 (04-2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春秋战国故事110,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温邑盟会的典礼完毕后,晋文公将卫叔武的冤情告诉了周襄王,请王子虎一同审理此案。周襄王同意了。

文公邀请王子虎到了公馆,宾主寒暄后分别坐下。文公派人以天子之命传唤卫侯。卫侯穿着囚服垂头丧气而来。卫国大夫元咺也到了。

王子虎说:“君臣之间不便直接对质答辩,可以由其他人代理卫侯。”卫侯便指派鍼庄子做代理人,同元咺对质,又指派士荣做辩护人,自己则留在大堂侧面的廊庑下旁听。宁俞侍奉在卫侯身边,寸步不离。

元咺口若悬河,从卫侯出奔襄牛开始讲起,将他嘱咐太叔留守卫国摄政,以后又先杀害元角,再杀害太叔的一桩桩事情,依照来龙去脉,详细做了陈述。

鍼庄子说:“这都是因为歂犬诬陷挑拨,以致卫侯误信谗言,不全是卫侯的责任。”

元咺说:“歂犬当初对我说,要拥立太叔做国君。如果我听从他的话,卫侯怎么能回国复位呢?因为我很了解太叔对兄长的敬爱之心,所以拒绝了歂犬的请求,不料他反施离间计。卫侯如果原本没有猜忌太叔,那歂犬的诽谤,他怎么能听进去呢?我派自己的儿子元角去跟随卫侯,侍奉在他身旁,正是为了表明心迹,请他放心。这本来是一片好意,谁知元角竟无辜被杀。他杀害我儿子元角的用心,与杀害太叔的用心是一样的。”

士荣打断元咺朔:“你起诉卫侯,是怀抱杀子之怨,并不是为了太叔。”

元咺说:“我经常说:‘杀子是私怨,守国是大事。’我虽不肖,但不敢因私怨而置大事于不顾。当时,太叔写信给晋国,请求恢复他的兄长之位,这书稿就是由我执笔起草的。如果我因私人恩怨怀恨在心,怎么会愿意做这样的事?我只道是我们主公一时犯错,还指望他心生忏悔之意,不料又拖累太叔受了这天大的冤枉。”

士荣又说:“太叔并无篡位的意图,我们主公也已经体察清楚了。太叔误遭歂犬的毒手,不是出于主公的授意。”

元咺说:“主公既然知道太叔没有篡位之意,歂犬从前说的话,都是虚假谬论,便应当给他治罪;为什么又听他的,要提早动身回国呢?在进入国都的时候,又用他作为前驱?明明是假借歂犬之手杀害太叔,怎么能说不是他的意思?”

鍼庄子低着头,一言不发。士荣又反驳说:“太叔虽然受冤被枉杀,但太叔是臣子;卫侯是国君。从古到今,作为臣子而被国君冤杀的,不计其数。何况卫侯已经诛杀了歂犬,又对太叔予以厚葬,赏罚分明,还有什么罪?”

元咺说:“过去,夏桀枉杀关龙逢,商汤流放他。殷纣枉杀比干,周武王讨伐他。商汤和周武王,都是夏桀、殷纣的臣子,目睹忠良受到冤枉,便带领正义之师,诛杀君王,安抚天下百姓。何况太叔既是主公的一奶同胞,又有守护国家的功劳,不是关龙逢、比干所能相比的。卫君只不过是侯爵的封号,上听命于周天子,下受制于诸侯之长,并非夏桀、商纣那样贵为天子,拥有四海,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怎么能说他无罪呢?”

士荣语塞,又转口说:“卫君固然不对,你作为他的臣子,既然忠心为君,为什么主公一回国,你就出逃了?不去朝贺主公,是什么道理?”

元咺说:“我辅佐太叔守护卫国,是奉主公之命;主公连太叔都容不下,又怎么能容得下我呢?我出逃,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要为太叔申不白之冤!”

晋文公在座,对王子虎说:“我看士荣、元咺你来我往,辩论数个回合,件件事都是元咺说得有理。卫侯是天子的臣民,我不敢擅自决断,只可先对卫国的大臣施加刑罚。”喝教左右:“凡跟随卫君者,全部加以诛杀。”

王子虎说:“我听说宁俞是卫国贤德的大夫,他在兄弟君臣之间,往来调停,煞费苦心,无奈卫君不听。这次诉讼与宁俞没有关系,不可连累了他。士荣作为辩护人,断案不明,应当首先受到惩处。鍼庄子一言不发,自知理亏,可从轻发落。请君侯量裁!”文公依照他的建议,将士荣斩首,鍼庄子砍掉双脚,宁俞暂且赦免不问罪。

卫侯上了囚车。晋文公同王子虎带卫侯来见周襄王,详细陈述了卫国君臣双方的辩词,然后说:“如此冤情,如果不诛杀卫侯,天理不容,人心不服。请下令让司寇行刑,以彰显天子刑罚公正!”

襄王说:“叔父裁断讼案明了清晰;虽然如此,但是不足为训。我听说《周礼》设置原告、被告,用以审讯平民,只有君臣之间无诉讼,父子之间无诉讼。如果臣子与君主发生诉讼,这是无上下之分。如果臣子胜诉,为了臣子而诛杀君主,那就背礼太远了!我恐怕这样不仅无法惩治罪恶,而且容易叫人倒行逆施。我又怎么能偏袒卫侯呢?”

文公诚惶诚恐,谢罪道:“重耳见识尚浅,没有想到如此深远。既然天子不加以诛杀,那就应当用囚车将他押送京师,听候裁决。”文公仍带着卫侯回到了公馆,让军士照旧看守,一面打发元咺回到卫国,听任他另行扶立贤君,以取代卫侯。

元咺到了卫国,与大臣们商议,假称:“卫侯已被裁定为死刑,现在我奉周王之命,选立贤德的君主。”大臣们共同推举出一位人选,是叔武的弟弟,名适,字子瑕,为人仁厚。

元咺说:“扶立此人,正符合‘兄终弟及’之礼。”于是拥戴公子瑕即位,元咺为丞相,司马瞒、孙炎、周歂、冶廑一班文武大臣辅佐,卫国的政治方才安定下来。


本故事基于冯梦龙编,黄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进行编写,原创作品,持续推出。

《东周列国志》编著过程中参考《左传》《国语》《史记》等二十多种典籍,是较严肃的历史通俗演义。欢迎历史文献爱好者、研究者踊跃留言,进行评析。

朝觐的谋划:周襄王河阳巡守

卫成公冤杀叔武

臣子难当:元咺的不白之冤与丧子之痛

践土之盟:晋文公称霸诸侯

晋楚争霸:城濮之战


周天子审案:卫国君臣争讼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