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造谣山西问界M7事故 抹黑华为背后:专家详解新能源车为何会着火!

2周前 (05-14)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5月11日,之前山西问界M7事故中,有一些大V参与了造谣,并抹黑华为,而整个事故随后官方也进行了回应。

在问界官方的回复中,M7 Plus事故车辆与前方道路养护车发生115km/h高速追尾碰撞时,前方车辆尾部突出梁状坚硬结构瞬时严重侵入事故车辆左上侧前机舱及乘员舱。

这导致前机舱及乘员舱严重损坏,线束瞬间被切断,前机舱被高温部件或线束短路火花引燃,前机舱左侧先起火,后火势蔓延至整车,动力电池包未发生自燃。

随后这也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新能源车为何会着火?又为何难扑灭?

有专业人士表示,电池热失控与其化学性质有关,锂电池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依靠锂离子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充放电。而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这本身就决定了锂电池易燃易爆的属性。

至于起火的原因,多数新能源车着火事故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个是内部原因,生产制造工艺不好,例如电池内有杂质、有毛刺,以及电池老化,都可能会发生短路;

一个是外部原因,就是碰撞、高温等,这也是为何新能源车重大交通事故经常导致车辆热失控。

所以,当锂电池发生热失控后,会持续放热并产生大量含有氢气、甲烷、乙烷等的可燃混合气体,如果内部的化学反应仍在继续,在外部明火被扑灭后,容易发生反复复燃现象。

再加上锂离子电池密闭空间狭小的结构特点,在安全阀失效的情况下,能量的积压足以引发爆炸,这也是为什么燃烧起来不好灭火的关键所在。

对此,专家也是表示,锂电池着火时往往伴随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持续的,从外部降温,无法迅速降至其不活跃的温度,极易复燃,而锂电池最为安全的工作温度上限只有45度。

更关键的是,锂电池在长期、大容量、高功率的快充后,锂离子还原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锂枝晶”现象。

晶体日积月累,最终可能刺穿正负极的隔膜、造成电芯正负极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超充过程其实就是锂离子更加活跃了,本身就比慢充风险更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表示,防范电池安全风险,除了要有强硬的标准,以及厂商们共同努力外,还要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并让大家主动养成安全用车习惯,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燃的隐患。

防范和降低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风险,必须由多方共同努力。“企业责无旁贷,不仅是车企,还有电池企业。把好质量关是第一,宣传方面、消费者教育方面,更应该谨小慎微,而不是混淆概念,出了事只想息事宁人。”

当然了,专家也承认,安全问题是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不可因噎废食。


大V造谣山西问界M7事故 抹黑华为背后:专家详解新能源车为何会着火!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