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质量地走完大学四年?

6个月前 (11-16)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2 已阅读

小撸怡情养性,大撸伤元气。懂?一进大学锁了十八年的手就解放了,像松了链子的疯狗。链子没了,你也管不住自己了。

TMD多贱啊,让那些毕业的老阿姨老学长怎么办?四年就想活明白,还想来个高质量。

如果你是家财万贯等着回家继承家业的,出门左拐;

如果你家里关系够硬,某某局长是你大爷的,出门左拐;

如果你是你学校校长、院长或者某个名气不大不小的老教授的学生,别出门,顺拐。

这个回答会很残酷,也很真实,看完全是干货。

大学四年就是把你放蜜罐里泡一泡,大四了拎出来,被现实的残酷蛰的浑身是包。那种刺,一碰就痛。

你的专业老师会和你说这个专业这好那好,不愁工作,成天给你洗脑;大四毕业找不着工作,也找不着他哭。

绝大部分的本科教学体系已经崩溃了,用旧教材,老师上课念PPT,水课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演戏给领导看。

大学的老师只是个副业,很有钱,学术地位很高,但讲课不一定讲得来。大学听课的才是傻子。你会发现不管课讲的多烂,多稀碎,总有人能听懂。学霸都是自己找资源自学。

大学你身边的学霸90%都是自私的,评优评先,奖学金哪个不是明争暗斗,他们大多不会和你分享什么成功的秘籍。傍上一个学霸朋友,也不用来这里找答案了。

按理说应该没资格来写回答,但是我一“学习黑客”级别的朋友能讲,一位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的人气博主,他是那种大一投简历就能拿好几个offer的人。

(PS:一顿海底捞骗来的秘方,如果你也想成为人上人,收藏起来偷偷看,千万别被你那傻闺蜜傻儿子发现了。)

来找答案是高质量的开端,很多人答案都没找四年过完了。

这篇回答大约1万字,我会用大概10分钟的时间来说精髓:碎片化时代,脆皮大学生如何创造更多价值。

一、大学要做的就5件事

除了生老,其他的事情都还来得及。

大学想做的事情会很多,想谈恋爱,想搞钱,想拿奖学金,想要人际关系…

搞对象大四分了,搞钱被钱搞,奖学金永远是别人的,通讯录好友一堆没一个活的。

到最后一事无成,想抓住的东西太多

焦虑吗?迷茫吗?自责吗?

别急,

25比5原则就能用上了,股神巴菲特教我的,我改个大学版。

简简单单,但是受用终身,用好了,不存在大学迷茫四年。

第一步拿一张白纸,

第二步写下25件大学你最想完成的事情,

第三步圈出5件非做不可的事情,那种大学不做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第四步把这五件事抄到新的纸上,写到备忘录里,甚至可以做成壁纸。

第五步扔掉25件事的纸,拼了命干好你精挑细选的5件事。

(看到这里建议马上行动,而不是丢到收藏夹吃灰)

目标清晰明确,25件事减法为5件,大学四年真正做好了,稳赚!

二、大学里要有2个牛逼的资源

老师在讲台上念PPT,学生在下面睡觉玩手机,是大学常态。某天手机玩累了,良知发现想听课了,根本听不懂,不如睡觉。

日复一日恶性循环,这就彻彻底底学废了呀!

第一个NB资源,教你的内老头

大学老师可能课上的不咋地,但他绝对是你某个圈子唯一的人脉。

昨天给你上课的说不定就是某三甲医院副院长,指不定就是自己手下有几个公司,或者是哪个精尖领域的技术顾问,半小时咨询费大几千在这里不收费上几小时的课。

反正你只要知道他很NB,隐藏身份绝对不可能是街边的叫花子,巷子里的混混,村里的二傻子。

就冲这点你也不能拿着高中思维让老师整天追着你跑,而是要倒追老师。一旦修正了这个思维,你就超越了绝大部分同龄人 。大学老师多牛逼,也可能因为你是他学生而深度链接。

找机会靠近他,成为他,干掉他(bushi

怎么建立良好的大学师生关系呢?三个字—“主动找”

和大学老师搞好关系没你想的那么难,大多数人就是没想到要搞好关系。你不用说非得网上搜一大堆答案,读完《向上社交》再去找老师。

牛b的都开始跟老师做项目了,你连和老师招呼都没得打过。

就跟别人和他女神都亲亲摸摸,内啥了,你还等着读完恋爱秘籍再表白似的。

最简单的就是课上多给老师反馈,那种真的想上好课的老师很在意自己的教学质量;课下多找老师问问题,尽管你没听懂多少,你也可以加上老师联系方式。

让老师脸熟你,当老师的跟班,有事帮忙做着点,后续有什么项目活动老师第一个想起来就是你。

别说你是社恐不敢,还要学社交方法。哪来的人人都是社交高手。连很多跨国企业高管、好莱坞明星、大牌作家、政客,都会找人进行社交培训。

难道你要等请得起大佬为你专门开课培训,再开始社交?!

喂,主动点,从现在起,路上遇到老师多打招呼。主动地、有选择地跟一些人建立更高水平的关系。

你永远不会知道厉害的人有多主动:

一哥们就经常混到高级讨论会,旁听。尽管他去开会别人根本没请他,有时候人不好意思说他,有时候也会有人问他来干什么,他就回答说,“我是来帮你们做会议记录的。”然后他真的会把自己记的笔记发给与会者。

你主动了,故事就来了。

要真说怎么开启一段有效社交,我有个屡试不爽的填表法。每次在脑子里填完,思路贼清晰。

填一张“ WIIFM 表格”——翻译成人话就是:“这关我什么事”。

表格就三部分内容:

一、找谁说话。

二、他遇到了什么“障碍”。

三、什么能激发他的“动力”。

这样的一份表格,其作用就是让你在开口之前,厘清思路、换位思考,清楚勾画出谈话对象的心理需求,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策略——如果你认真填完,立马就会知道,用哪些话,可以有效打动对方。

偷偷告诉你,我傍上的大佬朋友一开始就用的这种方法。

搞对象说不定也能用,(没试过,试过给个反馈

第二个NB资源就是书,没别的。

你可能说,如果我想提升的能力,既不认识杰出的导师,也没有这样的牛人朋友。那怎么办?

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学。看书呀!

你用的课本可能就是是自己老师编的,老师教授上课能讲废话,唠家常,但是出书要好几轮的审核,留下的是精华中的精华。

大学学习还真就靠自己翻书,啃课本,拿年级绩点第一。

不止是课本,多看看经典书。你会发现,你和NB的大佬差距不在多少资产,差就差在是否对阅读感兴趣。

大学图书馆那么多的藏书,多翻翻,吃透个几本。你不NB谁NB?

但是千万别坐图书馆读书!

三、大学海王可以,但请爱1个。

威林克的座右铭是“自律=自由”,你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非得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

有人大学四年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寂寞、空虚、难耐。

今天想学习,明天想恋爱,大后天抽到哪根经想创业,哪天又抽疯想找初恋复合。pyq谁干什么有了起色,也想丢掉手上的去干。

你面临的选项太多,就容易挑花眼,根本不知道选什么好,幸福度反而下降了。明明什么都没干,也会觉得很虚,那其实是“决策疲劳”

有个理论说我们每一次做决定都会消耗一点意志力,选来选去什么都没干就已经身心俱疲。

其实,我们平时所谓的自由,比如说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撸就撸不是真正的自由。

现在社会上抑郁症一大把一大把,可能就是因为太自由了。

表面上看什么都可以做,实际上做什么都没意思,也没意义。这样的自由就像打游戏作弊,玩一会儿之后面对的就是无尽的空虚。

可是如果你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你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想清楚了!“真正的自由”,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有个健康身子的自由。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你必须自律才行,这个道理很明白。而不是靠着爹妈的生活费,感觉自己就能整天衣食无忧,牛逼哄哄!

大学财富自由的不在少数,但是真的人上人。

找一个领域深挖它,找一个喜欢的平平淡淡爱。别整天什么都没干,却一副肾亏的样子。

恋爱上:

为啥动物只要交配,人类要结婚?

为啥动物可以乱搞,人类要一夫一妻?

爱情也是一种生物性需求。科学家已经证明:

人类大脑在某种激素的刺激下,确实会产生情感专一的效果,这种激素被统称为爱情激素,它们是爱情专一性的生物学基础。在恋爱时,人体内的睾酮含量会发生奇怪的变化。男性的睾酮含量会急剧下降,女性会明显上升。

也就是说,恋爱中男的会出现女性化的趋势,而女性有男性化的倾向。

这使男生更加善解人意,容易讨好女生,女生也更容易冲动以便驱赶情敌。而且,双方性格互补更有利于建立持久的伴侣关系。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激素保障机制。

专一、长久、修成正果。

工作学习上: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不确定性。每做出一个决策都会耗费我们大量精力成本。一旦做出决策,就要非常专一并且坚定地实现它。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每天都有新想法的人,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这种人极大概率可能不会成功;反而是那些像鹰一样能够专注,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情的人更容易成功。

不要总是选择,什么事都做,反而什么事都做不好。

四、大学实习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提高情商

很多人劝你大学不要干体力兼职,我TM高中学历就能找到好工作,老子上个屁大学,考个球研。

还有人说钱够花就别兼职,快去抱他大腿!说这话的人已经富得流油了!

大学生哪里来的暑假工那么好找,顶多传单、奶茶店、电话销售、外卖小哥。

你都不去接触社会,说社会不给你面子。你得去看看世间百态,看看不同的嘴脸,就算干不好也不会有失业危机。

只要不耽误学习,不影响健康,什么活都可以尝试,做多了你自有选择。有能力就投简历去大舞台,没能力就先干小事情。

我就是那种大一就开始实习的人。总结起来最直观的感受是,我觉得实习至少给了我三个收获:

第一是获得了很多见识;第二是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而更重要的第三条,通过总结实习,掌握了很强的做事能力。

别嫌弃干体力劳动丢人,其实还有一个警告的意思:如果你毕找不到业高端的工作,那你就只能做那种工作了。

有人把情商高的表现大致分成3个方面:

1.认识和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因为只有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
2.自我激励的能力,它能让你走出生命的低谷。
3.认识他人情绪和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它能让你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更顺利。

实习就是让你提高这些情商的,你也可以把它作为判断一份实习是否合适的判断标准,就说能不能提高你的情商。不能就不干。

用情绪控制举例子,先来段专业的解释:

大脑中的杏仁核是管理情绪的基础部件,它与新皮层的互动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杏仁核是情绪记忆仓库,当我们接收到外部信息以后,杏仁核会把过去的情绪记忆和信息进行匹配,然后引发出和过去一样的情绪,从而让身体快速反应,这就是情绪的产生。

就是说你得接触过足够多的事情,大脑才能快速反应。实习经历多了,才不至于到工作岗位上还哭爹喊娘,突然情绪崩溃。

你得知道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有多帅。比如看到这里能情绪稳定点个赞的。

五、大学就是有很多“罗马人”,看淡点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你安慰自己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就是差距,没必要焦虑的差距。

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会父传子,子传孙。

前几年有个数据,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

全国每年几百名高考状元,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和工程师,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

这种现象,就如同某个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

状元身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躺平了再努力可以,别摆烂,摆个球球!

原生家庭的差距,没必要比,没法避免,更没必要避免。

人的每一种奢望都是设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交易。

大学,起码提供给了底层可行的前进捷径,终其一生或许谈不上逆袭,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

你能够为自己找到新的起点,足够你父母荣耀一辈子了。

我知道有些人对原生家庭怨恨很深,如果怨恨有用的话我不拦着你,还是那句话: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

跨过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以后的门票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

只要你比父辈好上哪怕一点,请继续给自己前进的勇气。

六、20h就能学会任何东西,而不是一万小时

上天可能忘了给你基础智商,但是给了你一个可塑性强的脑子。

20h就能学会任何东西,期末考也是(非长久之计,能好好学的就好好学)

我们先看1万小时定律,怎么来的?

就是一教授观察了运动员、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三个群体,发现达到顶尖水平,这些人普遍练习了1万小时左右。

注意!瞪大铜铃看清楚了,达到最顶尖水平才需要1万小时。后来这个结论被夸大成:“精通任何一项技能都需要一万小时”。

如果你没有信心成为那种,能跑长跑的世界级音乐家下棋下得还贼溜的那种人,没必要花一万小时,给自己找不痛快。20小时就够了。

没错,正常人精通一项技能,二十个小时就够了。

人的学习能力先快后慢,最初的二十个小时性价比最高,足够让你熟练掌握一项技能,只有向最顶尖水平冲击,才需要花费更多的练习。

二十个小时怎么学?

首先要抓住最重要的内容学,比如小吉他有几百个和弦,但最常用的就四个,学会了这四个几乎可以演奏任何流行音乐。

其次,专业书籍没必要通读,只看你要学的那部分重点,能自己纠正练习错误,就足够了。

第三,排除一切干扰,静心练习,每天俩小时、总共二十小时的认真练习,足以掌握一项技能。语言、绘画、游泳、编程等等,都适用于这个规律。

所以,别被一万小时定律吓傻了,精通一项技能只要认真练习20个小时。

如果20小时没学会,反思一下是不是打着学习的旗号,玩了20小时的手机。

这就给大学生钻空子了,平时不学,期末恶补就能通过考试。

动个脑子防痴呆:假设你这个脆皮大学生能活到90岁,那你能学会多少东西?91岁零几个月就是八十万小时。(动手指点赞的百岁开外

外赠一套天才练习法:

首先,明确你的高绩效的目标,我想要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找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第三,研究这些杰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第四,就是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这四点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你真用好了,成为了商界大佬,业界精英,记得回来扶贫。

说白了,天才练习法的底层逻辑就是:

第一,天才是可以训练的,我们可以通过高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大脑、身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像天赋一般的奇迹能力。

第二,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训练成天才?是因为我们常常进行的是无效的训练,而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而且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地进步。

第三,对于天才的训练,只有有目的的训练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用刻意练习,找最优秀最杰出的导师去指导自己,然后不断地揣摩别人成功的原因,并且不断地训练和改进,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七、高中学不会的自控,大学要买单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学最不缺的就是鸟人。

大学生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毒情绪,各种垃圾往你身上倒,染上恶习,遇到人渣自己怎么噶的都不知道。

你为什么能清醒地看着自己一步步堕落,大脑的俩分区,

一个告诉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个告诉你可是这样很爽诶。

大多数人想要自控,却永远做不到。窝寝室里玩一天手机,不知道是你玩手机还是手机玩你。高中有半小时就拿来看看书,大学有半天空闲,你能凑个整,睡一天。

你有多渴望自控,就说明了你能感觉到自己有多失控。

很多有科学为依据的提高自控力的方法不在少数,比如5分钟冥想,10分钟延迟满足,增加1小时睡眠等等。

这些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但如果仅仅是讲这些经验之谈的话,那么我也没有写这个回答的必要了。

别卖关子,还有什么藏起来的秘籍吗?确实有!

一个常见的失控原因,叫“道德许可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做了好事情之后,就容易放纵自己做坏事。

比如你认为完成高考就是做好事情,到了大学就容易放纵自己。

比如我刚刚发动全身力气去跑了个步,回来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啊,于是给自己加了顿饭。

这说明我内心深处认为,真正的自己是不想跑步的,现在居然跑了,当然应该犒劳一下。

你得知道,自控力这玩意儿,是有生理极限的,用一点就会少一点。神经科学家发现,我们每次使用意志力之后,大脑的自控系统活跃程度就会下降。

比如白天忙一天之后,夜晚就比较容易放纵。那些在某个方面高度自控的人,在其他方面很可能就是喜欢飙车的老司机。

所以,别一下子把自控力花光,多做冥想、多思考、多休息。不然白天累着自己,晚上更伤着自己。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忍不住”怎么办?

莫慌~莫慌~这里有防止失控的终级武器——“驾驭冲动”。

这里心软的神把训练方法总结给你:

这个自控力训练是这样的,当冲动来了的时候,在思维上,不要去控制它,花至少一分钟的时间去感觉它,观察它,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有哪些变化。

然后,在行为上,不要按冲动去做事,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做事。

想明白了目标,去做!

要健康的,停手!

要减肥的,停嘴!

要睡觉的,关机!

要成为人上人的,点赞!

九、大学你应该快速地失败,频繁地失败

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让我们养成了以对错评判一件事情的思维,在大学,请把真正评判一件事情的标准转变为是否成长。

归根到底你为什么害怕失败,不就是面子问题吗?

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

害怕被人看到你失败,

害怕不一样,

害怕被别人议论,

习惯了像一群羊一样被牧羊犬赶着

你tm是个人啊,却要跟一条狗走!

人都是会犯错的呀!不是说,人非圣贤,孰能无惑吗。

道理懂了你为什么还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牛逼的人犯错和你犯错还就不一样,你多写一个小数点,就是算错了一道题;造火箭的多写一个点,他这辈子就拜拜了。

现在犯错的成本这么低,还老怕犯错不敢尝试新东西,畏手畏脚,难道要等自己NB了再犯错了,就高兴了?

唉呀,知道你还是不想,不敢,不愿意改变,给你两颗定心丸。

第一颗定心丸:

NB的人犯的错误和你犯的错一样多,他们只是学会了如何优雅地改正错误。

你不是害怕被别人看到犯错吗?想在别人眼中显得更专业,犯错也没关系,改正的姿势更优雅就好。

第二颗定心丸:

其实你只能看到别人的2%,别人也只看到了你的2%,你还有剩下的98%可以去做调整。

说白了,你以为一次次失败都会落到别人眼中,实际上,就算你失败100次,别人也只能看到2次,并不会影响你的形象。

怕啥?你又不是哪个大明星,牵个手都有一堆nc吃瓜!

勇敢点,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允许自己犯错。反正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你现在没犯的错,走到工作岗位上说不定就都犯了。

但是,你管上课带错书,走错教室,忘记时间睡过头叫犯错?

打住!

这种愚蠢的犯错你还是不要犯错的好。

那你让我犯什么错?

别急,

给你一个“进步公式”:进步=改变+选择。

建立一套对自己人生的评判与选择标准,这样才能在随机的犯错和改变中找到进步的方向。

你应该坚持用你喜爱和接受的东西,而不是你厌恶和拒绝的东西,来定义你自己;

改变之外,你也要有坚持

你应该坚持相信,每一种产品都只有10%是精华,其余90%都是垃圾。游戏、小说、电影、食物,你都可以用这样的标准,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直到找到你眼中的那10%;

你应该坚持,去做那些AI难以模仿的事情,成为一个不能被算法模型化的人,这样你将变得不可替代;

还有一条,你应该坚持阅读,推荐坚持阅读历史。因为历史能帮助你明白过去发生过多少怪事;这样,对于未来的怪事,你将见怪不怪。

又要改变又要不变,那你让我在改变与不变之间,怎么平衡呢?

建议,你可以维持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平衡

直白点,拿吃饭举例子,比如吃饭,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去点你确定很好吃的菜,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探索新的口味、新的餐厅。(大学生有点钱全炫嘴里,恩格尔系数高不是说说的)

一个事实: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你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保守,不愿意再付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探索,所以你现在应该争取对喜爱的事情投入时间。

有人说“你最近一次改变是在什么年纪,你就是多少岁。”反过来说,当你拒绝探索与改变时,你的人生就停下脚步了。

其实,每当你无法选择走哪条路时,选择那条能带来改变的路。

拥抱犯错,干就完事。

(如果不知道该选点赞还是收藏,那就都点一遍)

————————分割线—————

干饭去,回更(80/100)

如何高质量地走完大学四年?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