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22:用身份职责的不同来否定别人的建议,就容易错失真正的方案

4周前 (05-17)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学习内容:

【原文】

十年(戊戌,公元578年)

春正月壬午,周主幸邺;辛卯,幸怀州;癸巳,幸洛州。置怀州宫。

二月甲辰,周谯孝王俭卒。

丁巳,周主还长安。

吴明徹围周彭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王轨引兵轻行,据淮口,结长围,以铁锁贯车轮数百,沉之清水,以遏陈船归路,军中恟惧。

谯州刺史萧摩诃言于明徹曰:“闻王轨始锁下流,其两端筑城,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水路未断,贼势不坚;彼城若立,则吾属必为虏矣。”

明徹奋髯曰:“搴旗陷陈,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间,水路遂断。

周兵益至,诸将议破堰拔军,以舫载马而去。

马主裴子烈曰:“若破堰下船,船必倾倒,不如先遣马出。”

时明徹苦背疾甚笃,萧摩诃复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帅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

明徹曰:“弟之此策,乃良图也。然步军既多,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帅兼行。弟马军宜速在前,不可迟缓。”摩诃因帅马军夜发。

甲子,明徹决堰,乘水势退军,冀以入淮。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碍车轮,不复得过。王轨引兵围而蹙之,众溃。明徹为周人所执,将士三万并器械辎重皆没于周。

萧摩诃以精骑八十居前突围,众骑继之,比旦,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㬋独全军得还。

初,帝谋取彭、汴,以问五兵尚书毛喜,对曰:“淮左新平,边民未辑。周氏始吞齐国,难与争锋。且弃舟艥之工,践车骑之地,去长就短,非吴人所便。臣愚以为不若安民保境,寝兵结好,斯久长之术也。”

及明徹败,帝谓喜曰:“卿言验于今矣。”

即日,召蔡景历,复以为征南谘议参军。

周主封吴明徹为怀德公,位大将军。明徹忧愤而卒。

乙丑,周以越王盛为大冢宰。

三月戊辰,周于蒲州置宫,废同州及长春二宫。

甲戌,周主初服常冠,以皂纱全幅向后襆发,仍裁为四脚。

丙子,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大都督,总水陆诸军事,镇西将军孙玚都督荆、郢诸军,平北将军樊毅都督清口上至荆山缘淮诸军,宁远将军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诸军,以备周。

乙酉,大赦。

壬辰,周改元宣政。

夏四月庚申,突厥寇周幽州,杀掠吏民。

戊午,樊毅遣军渡淮北,对清口筑城。壬戌,清口城不守。

【原文华译】

太建十年(公元578年)

1 春,正月十四日,北周主宇文邕抵达邺城;正月二十三日,抵达怀州;正月二十五日,抵达洛州。设置怀州宫。

2 二月七日,北周谯孝王宇文俭去世。

3 二月二十日,北周主宇文邕回到长安。

4 陈国吴明彻包围北周彭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城甚急。北周上大将军王轨引兵轻装急行,入据淮口,结成长墙,以铁链贯穿车轮数百只,沉于清水,以阻遏陈军船舰归路。陈军军中恟惧。

谯州刺史萧摩诃对吴明彻说:“听说王轨开始封锁下游,又在两岸筑城,如今城垒尚未建立,明公如果派我去攻打,敌人必定不敢抵抗。水路未断,贼军军势也还不坚实;如果等他们的城垒建立起来,我们就一定会被他们俘虏。”

吴明彻捋起胡须说:“搴旗陷阵,才是将军你的事;这长算远略,是老夫的事。”

萧摩诃失色而退。十天之间,水路就被王轨切断。

北周援兵越来越多,陈军诸将建议拆毁水坝,拔营撤军,以船舫载马而去。马主裴子烈说:“如果拆毁水坝,又顺流下船,水势太大,船必定倾倒,不如先派骑兵出动。”

当时吴明彻正苦于脊背患病严重,萧摩诃又请示说:“如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如果潜军突围,也不算羞耻。愿明公率步卒、乘马舆徐徐前进,我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明公平安回到京师。”

吴明彻说:“贤弟此策,实乃良图。但是步军既多,我身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相率兼行。贤弟骑兵也必须在前,不可迟缓。”萧摩诃于是率骑兵连夜出发。

二月二十七日,吴明彻决开水坝,乘水势退军,希望得以进入淮河。到了清口,水势渐弱,舟舰被北周军的水底车轮阵阻碍,不能通过。王轨引兵围攻,陈军崩溃。吴明彻被北周兵生擒,将士三万并器械辎重全部陷落于北周。

萧摩诃以精骑八十居前突围,众骑兵继后,天亮时分,抵达淮南,与将军任忠、周罗㬋将各自的部队完整带回。

当初,陈国皇帝陈顼谋划夺取彭城、汴州,问五兵尚书毛喜,毛喜回答说:“淮南一带新近纳入帝国版图,边疆人民还未完全同心。周国刚刚吞并齐国,难与争锋。况且,放弃我们水军的专长,征战于全靠战车骑兵的平原,去长就短,不是吴人所擅长的。臣愚以为,不如安民保境,休兵结好,才是长久之术。”

等到吴明彻战败,皇帝对毛喜说:“卿的话,如今应验了。”

即日,召蔡景历,再次任命他为征南咨议参军。

北周主宇文邕封吴明彻为怀德公,位大将军。吴明彻忧愤而卒。

5 二月二十八日,北周任命越王宇文盛为大冢宰。

6 三月一日,北周在蒲州设置行宫,废除同州及长春二宫。

7 三月七日,北周主宇文邕开始头戴常冠,以黑纱全幅向后束发,仍裁幅巾为四脚。

8 三月九日,陈国皇帝陈顼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大都督,总水陆诸军事,镇西将军孙玚督荆州、郢州诸军,平北将军樊毅都督清口上至荆山间沿淮河诸军,宁远将军任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诸军,以防备北周。

9 三月十八日,陈国大赦。

10 三月二十五日,北周改年号为宣政。

11 夏,四月二十三日,突厥入寇北周幽州,斩杀及掳掠吏民。

12 四月二十一日,陈国平北将军樊毅遣军渡过淮北,正对清口筑城。四月二十五日,新筑的清口城失守。


【学以致用】

思考2点

01,“明徹奋髯曰:“搴旗陷陈,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当年初带团队的时候,有一股子劲,在团队聚餐的时候跟老板说,我在导入阿米巴的理念,让队伍的组织力变得更强

老板这时来了一句,这是我们(三位老板)要做的事,你只管把业绩搞上来。

虽然这句话是酒桌上说的,但行为动机上看,我已经越界了

同时这个事情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就是有些下级的建议你不一定要采纳,但一定要听听看,试着分析一下,毕竟,所有好的方案都只能是老板想的,而干部,员工就想不出好点子,这是不对的。

当年三湾改编的点子,也是从基层探索出来的。

此时对于吴明彻来讲也是一样,

一开口就回绝了对方的话,并且不是点对点的回答对方建议是对还是错,而是用身份职责的方式压人。

所以,对领导者来讲,用身份职责的不同来否定别人的建议,就容易错失真正的方案,

02,勇于认错是好领导,敢于改错就是英明的领导

陈顼看到吴明彻失败之后,立马意识到蔡景历当初的反对出兵是对的,于是立马恢复他的官爵。  这是勇于认错,是好领导

另外,既然已经知道上一次发兵,是个大错误,

那么,要不要按照毛喜的建议来改呢? 

这就很关键了。 

愿意改错比勇于承认错误更重要。


《资治通鉴》722:用身份职责的不同来否定别人的建议,就容易错失真正的方案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