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 阴雨 周三 千家诗注析 长安秋望 赵嘏

4周前 (05-17)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长安秋望    赵嘏(jia)

云物凄凉拂署流①,

汉家宫阙②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③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④。

【注释】

①拂署流——署,古官舍叫署,今“专署”的名称是其遗意。拂署流,言署中也感觉到秋天到了。

②汉家宫阙——阙字注见前;以汉比唐是当 时诗人通

③鲈鱼——张翰家在吴中,做官洛阳,一日秋风起,张想到吴中鲈鱼莼(蔬菜名)费,白下盐豉,即日弃官还乡,后传为归隐的美谈。

④南冠楚囚——钟仪被晋国俘虏后,仍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晋文公录囚,见到他,叫他弹琴,他弹楚国的调子。晋文公说钟是个好人,不忘本,释放了他。后用为忠于本国的故事。

【讲析】

诗从“望”字起,到“想”字收束。秋天来了,秋气秋色惹起人们的秋思,这种感觉,象在署衙中流动似的;就是宫廷之高也感觉得到这秋色之浓。远视则塞上只见寒星几点与鸿雁当空;忽闻长笛一声则想见倚楼吹笛的人。再俯视园中,则篱畔紫色的菊花将开,渚中的莲房,红衣已落尽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正是高人奇士秋风命驾归隐江湖的时候,我也曾想到趁此时学张翰回乡享受鲈鱼莼羹的美味,然而,想是想,行动是行动。好比未获释放的楚囚,虽未忘故乡,但不能回到故乡。嘏另有诗云: “早晚粗酬身世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诗中“残星几点”一联,杜紫薇很欣赏,呼之为“赵倚楼”。此联写远景则残星带雁,实写眼中之景,倚楼吹笛,则因声拟象,写意中之景,总之是有声有形,有景有情。但细究全诗及此联,却有“瑕”可指。全诗都从“望”字出发落脚于“想”,中间忽插一听觉,不伦不类。第二,想的是归隐末遂,这一联是百川归海,截断众流的句子,要包括得了,但此诗末二句不能从前六句寻出思归的想法的必然性。第三,如果说一、三两联寓时政日非如秋色扶署,贤人斥逐如红衣落尽,因此急流勇退,但篱菊半开,长笛一联又作何理解。第四,全诗的时间不统一。从第二联来看似写晚上,如写晚上则一、三联都不是晚景,如不是晚景,则从“残星”一词应为秋晨,如为秋晨则清晨吹笛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仿欧阳修评“佳则佳也,其如半夜不是打钟时”的口气的话,则佳则佳也,其如清晨不是吹笛时。第五,就以本联而论,这一联出句与对句间也存在着早晨与晚上时间不协调的矛盾(理由同第四)。记得我们幼时在塾中诵此诗,“残星”的“残”字不作残,而是“疏”字,是“疏星几点”,今察《唐诗纪事》及一般版本都作“残” ,如作“疏”字,则是夕阳已坠,新月未上,疏星寒雁,长笛晚风,则全诗的时间似较为协调,但不敢蹈臆改之辙,古人也有故意找寻诗句漏洞的如指“杨柳岸晓风残月”为梢工拉矢,指“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为目莲救母……等。我们也不敢故煞风景,我们认为写诗贵“意脉贯通” ,评诗也要注意“意脉贯通”,注意于意脉贯通比寻章摘句更能得风人之旨。对这首诗我们在理解过程中有如上矛盾未解决,故提出与读者共探。


2024.05.15 阴雨 周三 千家诗注析 长安秋望 赵嘏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