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印思想三个点

4周前 (05-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熟悉点中西印思想史有三个概念特别像,一个是中国道家哲学里面的“无”,一个是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一个是印度佛学里面的“空”,凭感觉就是一个意思。

但是追溯它的缘起,其实差异很大。

中国哲学的发端就是从尧、舜、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这些人物开始的,一开始说的的就是人。诸子百家都是针对周文疲弊这个问题产生的。儒家肯定周文,而道家的态度是否定周文。认为天下礼崩乐坏就是你这些圣王搞坏的,最核心的主张就是“无为”,老子的无,是从“无为”而来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相对的就是有为,我们说年轻有为,但老子却反对有为,为什么呢?这就和周文疲弊有关,老子认为,有为就是造作,就是不自然,就是虚伪,很像现在提倡的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自由演化。

西方哲学是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的,而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是一些自然哲学家,比如泰勒斯,他首先提出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勒斯说万物起源是火,德谟克利特说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你看,这些人都是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提出这些想法的哲学家,都是从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的,西方哲学是向外看的,它的对象是自然,它以自然为主要课题,渐渐发展出形而上学,所谓形而上学说的是有一个完美的理想系统指导着这个自然界运行,现实可见就是形而下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比如人是不完美,有一个理想型的人就是上帝是完美的,还有数学系统,理想国都是完美模型等都是形而上的,说的是抽象出来的理想型系统。

佛教中“缘起性空”是佛学的第一性原理,“空”就是来源于“缘起性空”,讲的是如何理解因果律的问题,缘起,就是因果。性,可以理解为本性、本质,性空的意思是本质是空的,也就是说,因果变化的世界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不可理解,所以佛教认为世界是如幻如化的,生命是如幻如化的。讲的是变化,就是你这个人其实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的,这一秒跟下一秒的你其实已经死了几个脑细胞或者头发掉了一根,本质上你也不是你,更深层次一点是人,石头,树,花,草,馒头分到最低层的粒子其实就是没差别的中子,夸克,电子,你看石头,看自己其实都一样,佛家叫的是“积微”,最小的质量单位,没有变化的,所以是“空”。

所以道家的“无”本质说的是自由演化,不用老是定标准,自然而然人类社会会形成自然秩序,斜对的是对社会系统的管理;西方的“形而上学”说的真实存在的自然系统上有一个理想系统,人和自然的改造都要以理想系统为指导;佛家的“空”说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固定的,所有东西是没区别的,你肉眼所见的在下一秒就变了,所以是“空”。


中西印思想三个点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