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宽信敏惠(二)

2周前 (05-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论语》学习之17·6-2

【原文】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白话】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敏速、恩惠。恭敬就不会受侮,宽厚就能得民心,诚信就能获得人之倚任,敏速就能获得成功,施恩惠就能领导别人。”

【思考之四】从正反两面理解“恭、宽、信、敏、惠”的内涵各是怎样的

“恭则不侮”。恭是恭敬,侮是欺侮,侮慢。《尔雅》曰:“恭,敬也。”南北朝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江熙:“自敬者,人亦敬己也。”邢昺《论语注疏》曰:“言己恭以接人,人亦恭以待己,故不见侮慢”。我们对别人恭敬而有礼,别人自然也就恭敬我们,此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张居正说:“诚能恭以持己,则在下的人自然畏惮、尊仰而无敢侮慢矣。”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

所以,恭敬是从心上生起对人的敬心,以恭敬心去对待别人,所做的一切事自然就符合礼,因此叫恭而有礼。我们能这样去待人,别人对我们也就会恭敬,我们就不会被侮慢。

反过来,如果我们对工作没有恭敬、认真的态度,你的工作做不好就会遭到他人的非议,遭到他人的不认同,甚至是指责,这就是侮辱。一个人生命没有目标、生活没有规律、自己都活成一团糟,想要恭敬别人,赢得别人的尊重,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宽则得众”。宽,是度量宽宏,能够容人之短,包容别人的缺点;宽,是待人着想,真心体谅、照顾别人的困难。《四书解义》:“宽以待物,则有容人之量,人自然心悦诚服矣。”南宋蔡节《论语集说》曰:“宽则能容人,故人亦归之。”一个人如果懂得宽容地对待他人,就会有人去拥护你,如果我们对别人不宽容,就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拥护。张居正曰:“宽以容众,则在下之人自然心悦诚服,而归服于我矣。”遇到一个宽厚的领导,实是下属之福。

,体现的是有原则的爱,公平正义,众生平等;无原则的包庇、放纵,不仅不会让人欢喜,反而会失去民心。宽行于天下,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始终将他人的苦乐放在自己的心上。这个宽,也不是一味地包容、忍让,而是一种充满情趣的自如。

孔子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要宽厚。君子应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多检讨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

反之,一个人吹毛求疵,别人有过错,抓住不放,就喜欢挑别人的毛病,不能以恕道待人,原谅别人,待人不够宽厚,这样的人肯定不会被大家拥护。在一个团队当中,你不懂得宽厚待人,对员工不够宽容,就很难得到员工之心,就不会有人真心拥护你,作为领导他可能只是畏惧你,但实则内心并不认同你。

“信则人任焉”《说文》曰:“诚也。”内心诚恳,不欺人,也不自欺。“”,获得人之任用。蔡节《论语集说》注:“信则不疑,故人为之任”。朱子《集注》曰:“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四书解义》:“一于诚信,则人皆倚赖于我。”一个诚信靠实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倚仗、依靠。有诚信的人,上级会对你委以重任;下属会忠心追随你;对于亲人、朋友,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份安心和依靠。反之,如果要想被人重用,要想被人重视,想要被人倚仗,想要带给别人信任感、安全感,怎么办呢?讲诚信,有信用,别人交代给我们的事情,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做出成果来。

这里的“信”,更深一层讲,可以理解为信念,做人要有信念,有高远的人生目标。张居正曰:“言行一于诚信,则人都依靠着我而无所疑贰矣。”一个有信念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

“敏则有功”。敏是敏捷,做事很敏捷,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说文》曰:“敏,疾也。”孔安国:“应事疾则多成功也。”《四书解义》:“勤敏作事,则无因循苟且之病,而事无不济矣。”蔡节《论语集说》注:“敏则不滞,故事以之立”。张居正批注说:“行事勤敏快当,则所为无不成就,而动必有功矣。”做事效率很高,不会停滞,这样做事,更容易取得成果,容易成功。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曾形容自己说“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是一种非常灵巧专注用功的状态,它的反面就是漫无目标、不求上进、懒懒散散、放逸懈怠、得过且过等毛病。正确的“”一定是把握了仁义礼智、恭宽信惠的方向和内涵;反之,小偷的灵敏,打架时动作的灵敏,都不能称敏,这是敏的反方向,敏而无功,敏而有罪。敏者未必有仁,但仁者一定会敏。仁者之敏是为别人做事,为社会大众做事,非常敏捷。

“惠则足以使人”《说文》解释:“惠,仁也。”给人恩惠,是仁爱的体现。《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贾子道术》曰:“心省恤人谓之惠。”一个是财物上的恩惠,济人贫乏;一个是心理上的恩惠,解人心忧。江熙:“有恩惠,则民忘劳也。”《四书解义》:“恩泽及人,则人之蒙我惠者,皆有感戴之心,而无不乐为我用矣。”《正义》:“惠者,仁也,谓以仁心行仁政也《书·皋陶谟》云:‘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民怀其上,故足使之也。’”《论语集说》里说:“惠则人怀之,故足以使人”。张居正说:“恤人饥寒,悯人劳苦,而恩惠及人,则感吾之恩者莫不尽心竭力,乐为我用矣,又岂不足以使人乎?”

只有内心有仁爱,内心对别人有“敬”和“爱”,才可能对别人有恩惠。对别人有恩惠,当你需要别人支持的时候,别人自然乐意帮助你,支持你。

【思考之五】“恭、宽、信、敏、惠”与仁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在实践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恭、宽、信、敏、惠”五者是因,从利他处安立,但下手处,皆反求诸己,长养一颗仁心;不侮、得众、人任、有功、足以使人是果,可以果推因进行校准。五者彼此也有关联,恭是基础,余四皆此延伸。从为政的角度,五者之间是推己及人、从因到果的次第,恭是立身,宽是待人,信是有位,敏是有为,惠是功成。从个人角度而言,是人际关系互动渐次深入的过程,恭是融入人群,宽是人气高涨,信是委以重任,敏是精勤努力,惠是利益大众

“恭、宽、信、敏、惠”,五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缺一都不能称之为仁。蕅益大师批注曰:“要以此五者行于天下,方是仁。不得舍却天下,而空言存心。”以孔子所说的“恭、宽、信、敏、惠”(恭敬、宽厚、诚信、敏捷、恩惠)这五者,行于天下,这才是仁。如果是舍了天下而空言存心,执理废事,那就不是仁了。

孔子教导子张,也是教导我们,要行于天下,要实实在在去做出来,要在天下把仁道推广出去,让人家看到什么是仁。否则,仁只是一个概念,虚无缥缈,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要表演出来。我们能做到,才是仁;如果做不到,只是文字而已。


恭宽信敏惠(二)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