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是什么意思?

2周前 (05-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黑暗指的是没有光照的状态,一旦有了光照,那黑暗也就不是黑暗,而变得明亮了。说黑暗不接受光而保持黑暗,是赋予黑暗一种能动性,似乎有悖常理的。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如果黑暗是广辽无边的,而光是弱小微渺的,那么这微光照在深黑里,深黑依然是深黑,就如在黑夜山路上点起一盏小桔灯,黑夜却依然是黑夜,不会变成白昼,犹如黑夜拒绝了灯光。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的前一句是,“生命在祂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并且后文说,“祂在世界,世界也是籍着祂造的,世界却不认识祂。”理顺来说,祂用生命之光要照亮人;可是人却不认识祂,因而不接受祂的生命之光。

看到这里,我们就容易理解原文的引申义了。这黑暗,指的是世界上不认识祂的人,由于人们不认识祂,因此对祂的生命之光采取了不接受的态度。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这句话出于新约-约翰福音,成书时间大约是公元1世纪,这期间基督教处于发端时期,约翰在传道过程中遭到许多阻力。当时耶稣受洗于约翰,在犹太人中间传播基督教却受到了迫害,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因此,不妨说,当时的基督之光非常微弱,而犹太团体很多人不了解基督教,所以客观上“黑暗”是巨大的,主观上“黑暗”是不接受基督教的。综上所述,这句话说的就是基督教艰难的发端和传播过程。

这里的黑暗并不是指当今全世界的人,而是指当时的罗马帝国的人,尤其指的是信奉犹太教的人。在公元一世纪,世界上存在两个强大而相隔遥远的文明中心,一个是西方的罗马帝国,另一个则是东方的汉朝。两者中间隔着一个安息王朝(伊朗周围)。罗马帝国和汉朝只是相互有闻,而没有相互交流。对于交通基本靠走、在农牧业中传道的基督教,东方根本不可能企及,因此圣经中的“世界”没那么大。

公元一世纪的时候,东方的汉朝已经到了东汉,当时儒学处于鼎盛时期,并被神学化,在汉人思想领域里如日中天,光芒普照。而同个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叫做浮屠教。由于汉朝独尊儒术的原因,佛教在东汉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境况恐怕也如微光夜行。而后来成为中国三大教之一的道教,当时还没有成形。

俯瞰一世纪宗教发展状况,大概可以总结为:西方基督教艰难发端挑战了古罗马教和犹太教;东方儒学鼎盛即将走下坡路,佛教潜行待发;中间的安息王朝,则以古希腊的多神教为主;南方的印度,佛教普照着处于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之间近五百年的割裂时期。

而,一世纪的普罗大众,识字不多,信息交流有限,不能和上层阶级一样接触很多哲人的思想。世界各地处于各有各的光明,各有各的黑暗的时期。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是什么意思?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