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 || 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二)

2周前 (05-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昨天我们讲了“断章取义”这个成语,并以济公活佛的那句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为例来说明断章取义的片面性。

当人们只看到被断章取义的片段时,就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和全面的背景,这种片面化的信息就会导致人们形成偏见和误解,甚至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

因为一叶障目,让人无法窥见泰山之雄伟,从而亦难解万古长空之深邃。

再比如,我们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的理解是,如果父母在世,子女不应远离父母 。

其实,这句话没说完,还有半句,完整的说法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即使父母健在,也可以出游,只须将常去的地方告诉父母,以免过分牵挂即可。所以,只看上半句就会曲解了整句话的含义。

另外,断章取义不仅具有片面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危害性,甚至说很可怕。

现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如爆炸般涌现,那些真实的或是虚假的信息我们无法辨知,所以就出现了一些网络喷子,在各种网络平台弄虚作假,兴风作浪。

他们有意无意地选取某段话或文本的一部分,去除其前后文脉,穿凿附会、断章取义,将原本完整的观点、理念扭曲成与原意相悖的解读,用以混淆视听,迷惑大众。

断章取义的危害就在于,它让人们对于事物的了解停留在了表面,无法看清事情的真相。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却误以为摸到了全部。

这种片面性的认知,往往会带来偏见和误解,甚至引发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

断章取义是网络文化中最可怕的想象之一,他扭曲了原始作者的意图,误导了公众对事实的理解,破坏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让不少无辜者遭受网暴的袭击而无辜躺枪,最终酿成悲剧。

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断章取义,穿凿附会都会有失偏颇的。有朋友值千金,也有金钱如粪土,不能就说朋友就是粪土。井蛙不可语以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拘于时也。同样,片面之词也不可以领悟全面的人生真谛。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说到就是这个道理,做事情、看文章决不能断章取义。

本文的主角是孔子的三位弟子——有子、曾子和子游。由于他们思考方法的不同,同样都是孔子的言论,他们却有不同的理解。

有子能够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断,而且和孔子的一贯言行相联;子游能够根据孔子讲话的背景,针对的问题进行分析;曾子则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而文章分析问题的方式对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那么,孔子的三位弟子是针对其提出的什么言论来表达各自的观点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古文观止 || 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二)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