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你煮一碗面

4周前 (05-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金春妙

人间至真一碗面。有人为你煮一碗面,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春分那天,受南滨街道统战委员陈静邀请,来到东林社区参加第二届拉面节活动。东林社区由东旭村和东湖村两个村子合并而成。林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发达,林垟四大厂在全市排得上号,聚集了一大批工业人口,这批人户口落在东旭村。同样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文成修建珊溪水库,大批山民迁移安置,有一部分安置在林垟,为此特设东湖村安置他们。2000年后,城镇化进程加快,乡镇区域重新规划,许多人口少的自然村合并重组,东旭村和东湖村合并为东林社区。如何让一工一农的村民相互融合、加强联系呢?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文成拉面,无疑是架构两个村庄融合的一座桥梁。

四四方方的社区大院内张灯结彩,一字排开的案板上铺满面团。揉面的后生撸起袖子,干劲十足:只见他切下一小块面团,沾一下面粉,双手不停地抖动面团,把面团拉成又长又飒的面条。随后对折再对折,放入滚烫的开水中。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拉面新鲜出炉。帮厨的阿姨们香菇切丁,豆芽焯水,盛起熬了一夜的肉汤,嗤啦一声浇淋进拉面,热气腾腾的拉面新鲜出炉。吃面的村民排着长队,喜气洋洋地等待这碗在记忆深处翻滚了多少年的拉面。做面和吃面,传递和融合,迁徙和建构,重温和展望。有人咧着嘴笑了,有人溢出了泪花。春天的油菜香,清风徐来的田野气息,流水潺潺的流水,还有远方的思念,尽在面汤中……

人间至善一碗面。有人为你煮一碗面,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族姐爱看戏。正月里,爆竹声声,锣鼓咚咚,年戏裹挟着年味儿沸腾了小镇。年戏是春节精彩的华章,是村民的精神旗帜和精神仰望。如同苦楝树、栀子花、七涧桥一样,缀饰着乡村恬淡的日子,散发幽幽香气。

唱戏的日子里,家家邀亲约客,人人笑语盈盈。开戏当日,夕阳西沉,晚霞不胜娇羞,青色炊烟如身姿袅娜的窈窕村姑。戏场上摆满了长条板凳。密切的锣鼓声,撩拨得大家群情激奋。先是“破台”,扮演赐福的天官,穿着官靴,摇摆身体,随手抖下“恭喜发财”“财源茂盛”的条幅。花旦双眸含情,轻抖水袖,清脆嗓音招来阵阵喝彩。戏班大戏小戏都唱,诸如《玉蜻蜓》《送凤冠》《碧玉簪》等,十来天唱下来绝不重复。族姐沉迷于戏曲中的那些悠长的独白,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往事。而吸引我的,不是红白脸面刀枪剑戟挥舞的戏台,而是戏台下那一段段腌萝卜,一撮撮瓜籽,以及一碗碗雾气缭绕的面条。戏至深夜,兴意阑珊,台上台下困倦袭来,疲态尽显。许是这俗世烟火的蒸腾启发了台上演员的灵感。这时,戏风突变,一个武生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大海碗索面,表演两口吃掉这碗面。我们睁大眼睛。武生握着一双超长的筷子,不停翻卷索面,把筷子卷成糖捶状,哧溜一声把索条卷入口中,腮帮鼓成了鼓风机,心满意足地吞下。果然两口吃掉索面,很喜庆。族姐感叹,原来,面也可以端上台吃,这武生真是饿了,看他吃面就像我们在吃,真是香!戏终人散,意犹未尽。啊,不知这碗面是哪位善人所煮,既熨烫了武生的胃,也振奋了戏台下观众的精神。俗到极致竟是雅。

人生如戏。若干年后,孤身一人的族姐身处异乡经商,一场意外导致大出血早产。幸得整个市场商户捐助救治,才得以母子平安。出院后,族姐挨家挨户送索面汤感恩答谢。施以援手的人吃着香喷喷的索面汤,由衷为族姐高兴。我听闻此事,感动不已。当年戏台上的索面汤和现实上的索面汤交互叠印,戏里戏外的悲喜怒嗔痴不过是一碗寻常面条,有人煮面,有人吃面,感恩,抚慰,一段善缘,面还是那面,面已不是那面。“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面”却在,灯火阑珊处。”很温暖。

人间至美一碗面。有人为你煮一碗面,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虹桥路后街的阿L粉店。回乡探亲的抗疫网红张医生和玉海文化硏究会何会长不期而遇。两人同桌吃猪脏粉的画面被人抓拍入镜,很美。他们吃的仅仅是面吗?不!于张医生而言,这碗面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于何会长而言,这碗面是现实安稳,是岁月静好。阿L老板洗出照片挂于店铺,一时面店生意火爆。

有人为你煮一碗面,该是多美好的事啊!一碗简单的面,吃的是地域融合、文化认同、大美良善、乡愁记忆。一碗简单的面、挡住了外界的喧嚣和浮躁,沉淀下简朴和厚道,守护住了内心的安宁、让世人品出了至真至善至美的味道。


有人为你煮一碗面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