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2周前 (05-1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上初中时,就听过张爱玲,但因条件有限,从未读过她的书。

两年前在某某读书平台上听了她的个人传记,引起了我的兴趣。她虽出生上海名门望族,又是李鸿章的外曾孙女,并且写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但一生过的并不幸福。童年和少年,缺少父母的爱,后又和渣男胡兰成生活在一起,被伤的千疮百孔。和第二任丈夫赖雅结婚后,最后移居美国,老公去世后,一直独居23年,75岁时,孤独的死在公寓里。晚年生活可以用孤独悲催来形容。

后来买了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读完后才知道每个男人心中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准确意思。一直以来情商比较低,虽然前两年听过歌词“白饭粒无处抛,蚊子血也抹不掉”,但一直没明白什么意思,至到读了这篇《红玫瑰与白玫瑰》,才知道确切含义。原文中是这么写的:每个男人都会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段话写的很精辟,很现实,写进每个人的心坎上了。细细品味这段话,现实生活确实如此。不管怎么选择人生伴侣,最终都会有遗憾、有不满。

可能是因为张爱玲的作品,创作年代比较久远的原因,读第一遍时,除了这篇知名度高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容易读懂,其他几篇的内容虽语言华丽,但让我有点难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尽管她描写人物心里、外貌特征和周围景色时,用词很严谨、很与众不同,可内容总是提不起我的兴趣,没读几页,便进入了梦乡。我也开始怀疑我的文学水平,归为“很差"的级别中。当时张爱玲是上海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作品深受很多人的喜欢,而为什么到我头上,却读不懂了,只能说明自己的水平有限,我不能这么轻易的把这本书放弃。

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书,再读一遍。先理清每一篇里面的人物关系,画出有些关键句,再上度娘查一下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发现文章的内容一下子一目了然,读起来轻松多了。《红玫瑰与白玫瑰》这本书中总共收编了十二篇她的短片小说,知名度最高的当属《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有《多少恨》最后被拍成电影《不了情》,引起了许多人的喜爱。发现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文中的女主人公最后都以悲剧收尾。这也许就是人们喜欢说张爱玲的小说读多了,容易抑郁的缘故。

读这本书时,查阅了许多关于张爱玲的资料和作品,很欣赏她的才华。虽出生于高贵家庭,但前半生过的很不如意,缺少原生家庭的爱,却没有颓废下去,通过努力学习,靠写小说把自己变强大,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女性学习。

虽然张爱玲已离开我们很多年,但她的作品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她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

网络图片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