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3周前 (05-25)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4 已阅读

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英法两国政府当时联合投资开发一个大型的超音速客机,叫作协和飞机。

这样的飞机机身很大、装饰也很豪华,而且速度特别快。

这开发可以说就是一场豪赌,因为只是设计了一个引擎的成本就已经高达了数亿元之多。

但是呢,这个项目刚刚开展不久,英法两国政府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这种机型的研发,真的是非常的花钱,但还不知道这样的设计能不能适应市场。

如果停止研发的话,也非常的可怕。

因为一旦停止,那之前所有的投资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到底是继续研发呢?还是停止继续投钱呢?

项目就在纠结中不断前行,随着研发的工作越来越深入,他们就越没办法做出停止研发的决定。

最后协和飞机还是研究成功了,但是因为飞机有巨大的缺陷:

比如说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等,以及后面运营成本实在是太高,根本就不适应市场的竞争。

最后,英法两国政府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有人就说了,那你就不能早点放弃吗?本来明明是可以减少这个损失的。

虽然这个道理听上去是很简单,可是事实的情况是:

人们往往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工作前期的投入成本越大,那么对他后续的投入也就会越多。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情未来对Ta是不是有好处。

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沉没成本,也叫作协和效应。

所以

你是死在现在,还是活在未来?

我现在特别有感触——你做事情的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是一无所有,还是财富自由。

互联网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土地上蓬勃发展?

除了咱们踏实勤奋热爱工作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够大。

一个APP做出来,服务1万人的成本和服务100万人的成本差不多。

而且规模越大,收入越高,但边际成本趋向于零。

所有的新增收入等于净利润,这个太有魅力了。

靠贩卖时间和劳力作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就属于边际成本的最底层。

今天有活儿干就有收入,明天没活儿干就要吃土。

你今天做的劳力,无法裨益明天的自己。

如果单纯的勤劳就能致富,那富士康的工人就应该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把投入一份时间精力的产品,卖出更多份,那就是做着边际成本递减的事。

规模越大,你需要多投入的精力越少,而你的收入越高。

比如传统的出版,比如当今的互联网,一直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对未来产生持续久远的影响。

如果没有,我们可能正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哪怕我们每天都看上去忙碌无比。


作者:负熵先生;


沉没成本: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