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搬砖抽6元一包的烟,儿子给父亲要钱却抽45元一包的中华烟。

3周前 (05-26)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天回老家吃酒席遇到十多年未见过面的老同学。

同坐一桌席的我俩聊天,回忆曾经的同学往事和分享现在各自的生活。

喝茶抽烟是人与人聊天的佐料,老同学散烟给我,我不会抽,看到他抽着6元一包的黄果树烟和双手上的茧子,干净整洁但也皱巴巴的衬衣和已满脸的皱纹映衬出他生活的不易。

疫情三年来的整体市场经济不景气,作为民工的他现在也很少在市场上揽到活做,但生活的压力也没有减少。

酒席开始后我和老同学一起喝着老家自己酿的包谷酒,虽然劲头大,但也还是当年几同学学喝酒时那个味。

正在吃着饭,老同学的儿子走了过来和他说:“爸,给我一千块钱,这几天没有生意,找不到钱,我还没有随份子钱嘞。”

老同学用微信给他儿子转一千块钱时说:“这是我老同学,你叫曾叔。”

孩子也算礼貌的和我打招呼:“叔,抽烟。”

“谢谢!我不会抽烟。”

我看到他拿的是一包硬中华。

酒席结束后我和老同学握手分别,互道珍重。

看到老同学才四十五岁却有些蹒跚的背影,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不知老同学儿子的职业和生活现状,但看到老同学抽6元一包的黄果树烟和他抽45元一包的中华烟的对比,心里有点想说的话,但不知从何说起。

我记得曾看过《父亲搬砖,女儿花父母钱在kTV唱“父亲”,中国的“富二代”现象》这样一篇文章。

为人父母者,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不管工作多么的辛苦,为了孩子,多数父母可以不顾一切。
但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在如今这个社会,很多父母在工地搬砖,在工厂打工,挣着每一分辛苦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好的生活。
反观孩子呢?
从未替父母着想过,花起钱来,那可是大手大脚,他们不懂得钱来之不易,他们只知道尽情的去享受,没钱了就把手伸向父母,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有人曾说,最虚伪的事情莫过于——花着父母的钱,在KTV唱着父亲,这句话真的讽刺,但这就是现实。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很多年轻人,包括到学生当中都很显著。

他们好像很有钱,出门打车,出去就是吃喝玩乐,在朋友面前,出手阔绰,动不动就对父母各种大喊大叫,给父母打电话永远是要钱,在朋友面前混金如土,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富二代。

一群朋友去到KTV,花着父亲的钱,总是会点上一首《父亲》,以此在朋友面前表达对父亲的“爱”。

到现在,在kTV唱上一首《父亲》,这句话变成了一种讽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值得深思!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父亲搬砖抽6元一包的烟,儿子给父亲要钱却抽45元一包的中华烟。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