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妈咪的故事

5个月前 (12-0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9 已阅读

女儿很小的时候,母亲去集市上给我订织了一件绿色的厚重毛衣,纯羊毛的。

毛衣手感有些扎,怀里的女儿却很喜欢。经常伸手摩挲。

天气暖和起来,我脱下毛衣,换上轻薄的衣衫。女儿却不愿意了,还要找毛衣。并且给毛衣起了个名字,叫“妈咪”。

我是妈妈,毛衣是妈咪。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每天睡觉时,我搂着她,她搂着她的“妈咪”。

眼见一天天热了,我便把毛衣的一只袖子卸了下来。这是机织的,袖子是织好后缝上去的,很容易拆下来。剩下的一只袖子的毛衣被收在衣柜里。

母亲听了,骂我败家。

我也没办法,况且这个毛衣是纯羊毛的,确实穿着太厚重,而且扎得慌,不太舒服。让她在女儿那里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是更好吗?

从此,那只毛衣袖子,就是“半个妈咪”,每天都被女儿拿在手里,更方便轻巧易携带了。她会轻轻地抚摸它,用它轻蹭自己的小脸蛋儿。睡觉时搭在脸上或者搂在怀里。

我猜,她还在吃奶的时候就经常与毛衣触碰,可能潜意识里把吃奶和毛衣有些扎扎的触感联系了起来。在她的心里,毛衣是安全的,是温暖的,是有爱的。

这种美好的感情我怎么能去破坏呢?我不取笑,不阻止,很配合地保持妈咪的卫生,脏了就洗。不过接连几年昼夜不休地接受抚摸,提供情感价值,妈咪日见破损。女儿也不嫌弃。

在别的小孩子身上,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有一个小朋友特别喜欢幼时的一个小枕头,去哪儿都要把它带在身边。我还见到了一次。那个小枕头的布套被摩挲的薄如蝉翼,洗得干干净净,上面有很多缝补的痕迹。小枕头承载着小朋友的亲人对他深沉的爱。还有的小朋友依恋一块毛巾,一个布娃娃,等各种物件。

有一年女儿跟我回老家,妈咪“同行”。

老家养了一条小黄狗。不知怎么的尾巴溃烂流脓,敷了药也不见好,日见严重。我们都不去碰它。有一天,女儿玩耍时将妈咪放在院中椅子上,被小黄狗趁机叼走了。小黄狗一溜烟儿奔到大门外,趴在树下撕咬玩耍。

女儿追赶不及,号啕大哭,让我去把妈咪拿回来。

我有些为难,把她抱在怀里:小狗生病了,身上有细菌,妈咪拿回来会把细菌传给我们。家里还有另外一半妈咪,这一半就留给小狗玩儿吧!

她哭的可真是伤心,但也没办法。

回家后,这缺了一只袖子的毛衣出山了。

现在女儿初三了,睡觉时还经常抱着妈咪。

这真是让人羡慕的简单又深沉的幸福啊!

试问我们大人,有谁拥有这样一个物件,几十年日夜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安全感?

这一半妈咪我要一直留着,等女儿成家时给她做嫁妆。


半个妈咪的故事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