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盛神”——布尔读本经05

5个月前 (12-1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5 已阅读

写到第五篇小文,终于到了这个《本经》里原本的题目,“盛神”。不论前面写“道”,写“心”,写“真人”,写“静和”,都是为了这个目的,盛神。

神在哪?在心中!如何才能盛神,五气归舍?如何做到五气归舍?静和、明道、知术。如何能够静和、明道、知术?变回真人。这就是这五篇的关系。

比之“道”、“心”、“真人”、“静和”,盛神是最容易理解的,不是说这俩字容易理解,而是“盛神”之后表现出的状态是这几样东西里唯一可以看的到,有所感知的!

举个例子吧,小时候,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武林高手,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太阳穴鼓着,两眼倍儿亮,而且,几乎是武功越高,眼睛越亮。什么原因?气的作用,即先生所说的五气归舍,神为之使。我们看到的就是“神”,盛神以后的表现。或许有人会说,评书嘛?目的是吸引眼球,不是真的!

那我就再举个非评书的例子,修行的人,不论儒释道,只要到了一个相当的层次,你仔细观察,都会发现这些人平淡冲和,仙风道骨。没有戾气傍身,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卑躬屈膝。是也不是?想过原因吗,其实也是盛神。或许又有人反驳,这都是金字塔的顶,对我们普通人没有参考价值。那我就再举个普通人也能看到的东西。

有个词叫病容,就是说生病的人,即便你不是医生,也能看出来,为什么?因为你看到了气色不好,是不是?为什么气色不好?因为生病了,五气离舍,气不通了,不安了,神就是表现,视觉上就是气色不好了!

盛神是《本经》的第一篇,先生的说法,是盛神法五龙。至于五龙是什么,有的说是变化莫测,有的说是古代确实有五龙一族,不可考证。但我个人倾向第一种说法,变化莫测。因为术是因时而变的,懂术是通的基础,通是静和的基础,静和是养气的基础,养气是盛神的基础。

最后补一句,真人必然神盛,但神盛离着真人还有很大的距离。


论“盛神”——布尔读本经05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