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故事新编》118:“壁挂胡床”的裴潜故事

5个月前 (12-3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0 已阅读

  “壁挂胡床”的裴潜故事

裴潜

裴潜(?~244年),字文行,他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裴潜早年到荆州躲避战乱,刘表待他以上宾之礼。他私下里对王粲、司马芝说:“刘表不是王霸之才,但却以周文王自居,他很快就要失败。”他南下来到长沙。

曹操平定荆州后,任命裴潜为参丞相军事。他出京历任三县县令,入京担任仓曹属。曹操有次问裴潜:“裴先生原来和刘备同在荆州,你认为刘备才略怎样?”裴潜说:“如果让他占据中原之地,会只能生乱而不能治乱;如果让他有机会守住险要之地,足以成为一方之主。”

当时代郡大乱,曹操任命裴潜为代郡太守。乌丸王和他们的大人一共三人,各自号称单于,控制了代郡事务。前任太守没有良策,曹操想拨付精兵让裴潜率领前去镇压。裴潜说:“代郡户口众多,武装到牙齿的军兵动辄万数。单于自己也知道骄横日久,心中惊恐不安。现在我们如果派兵前往镇压,他们肯定会分兵抵御。多派军兵会形成相持局面,少派军兵他根本不会害怕。我看最好用计谋取胜,不能派兵威迫。”

裴潜独自乘车前往代郡,单于惊喜过望。裴潜用好言好语进行安抚,单于以下人员全都脱帽致敬,把他们原来所掳掠的妇女、器械和财物送还。裴潜诛杀了郡中和单于暗中勾结的高官郝温、郭端等十多人,北方边境地区大为震惊,老百姓心归魏室。

裴潜在代郡任职三年,受调令还京任丞相理曹掾,曹操称赞其治理代郡之功。但裴潜却预料代郡单于只是表面上服从他管理,他离职后必定再次叛乱。曹操很懊悔召回裴潜。几十天后,三名单于果然反叛,曹操派鄢陵侯曹彰为骁骑将军进行征讨。

裴潜出京担任沛国国相,不久升任兖州刺史。他在担任兖州刺史时,曾经让人为他制作一张胡床,等他离职后,就把这张床挂到东墙上,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带走,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潜家境清寒的程度。后来就用“壁挂胡床”比喻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李白有诗《寄上吴王三首》赞扬裴潜:“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曹操来到摩陂时,赞叹其军容齐整,特别加以赏赐。魏文帝曹丕称帝后,裴潜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又出京任魏郡、颖川典农中郎将,负责掌管屯田地区的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他不断向朝廷举荐人才,从此农官的仕途逐渐畅通。后来裴潜调任荆州刺史,赐爵关内侯。

魏明帝曹睿继位后,裴潜入京担任尚书。又出京担任河南尹,转任太尉军师、大司农,封清阳亭侯,食邑二百户。又回京担任尚书令,他牵头制定判断官府事件的条文一百五十多条。他向朝廷进言公正无私,坚持量才任官,注重名实并重。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辞官守孝,回来后被拜为光禄大夫。244年裴潜去世,追赠太常,谥号贞侯,他的儿子裴秀承袭了其爵位。

裴潜有遗言要节俭安葬,他的坟墓中只置备了一个座位和几件瓦器,其余一无所有。

陈寿评曰:

和洽清廉温和,平易近人,常林学业精通,操守坚贞,杨俊弘扬人伦,讲求仁义,杜袭温良平正,明识大体,赵俨刚正不阿,宽严有度,裴潜精明干练,清正廉洁,他们都是一代杰出人士。至于说常林能够放弃三公的职位,以大夫之位告老还乡,更值得大赞特赞!

宰相村

黄其军

        作于2019年4月24日(古历三月二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语殊不易”的赵俨故事

率五十人敌万人的杜袭故事

无奈自杀的杨俊故事

“带经荷锄”“相敬如宾”的常林故事

靠卖田宅度日的和冾故事


《〈三国志〉故事新编》118:“壁挂胡床”的裴潜故事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