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后再读《活着》

4个月前 (12-3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7 已阅读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这部作品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社会变迁,也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

这本书短短十二万字,三四个小时便可看完,却写尽了人间悲苦。余华用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让读者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

01

福贵原本是个家中有矿的阔少爷,家里有一百多亩地,还有一位漂亮温柔的妻子。

妻子是米行店老板的女儿,二人的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可年轻的福贵并不珍惜,天天光顾赌场与妓院,常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

在最后一次大赌时,福贵赌了个天昏地暗。

他的妻子家珍怀着七八个月的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去,他觉得女人跪着是件晦气的事,会坏了他的手气,抬手给了家珍两巴牚。

这一晚家珍没有劝回福贵,她一个人在月黑风高的夜里挺着大肚子踉踉跄跄返回了家。

就在这一晚,福贵输光了所有家产,从地主阔少秒变成了穷光蛋。

也是从这开始,命运之神给福贵开启了一条苦难之路。

父母先后去世,妻子抱病而死,儿子抽血身亡,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遇难,孙子吃豆撑死。

一系列的变故都在生与死之间。

变成农民后的福贵不断遭受苦难,到最后所有亲人一一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迈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给老牛取名也叫福贵。

02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次看大概在20年前,那时读完后的感觉就是作者太狠,将主人公写得太苦。

时隔20年后再看,又有不一样的感受。

尽管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但重读时每个人物又都那么鲜活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诚然,福贵是苦的、不幸的。但是相比他的亲人,他的妻子和孩子们,我觉得他又是幸福的。

至少他曾经风光过,曾经富有过,曾经洒脱过,曾经享受过,曾渣过又好过。

富贵一辈子经历了人家两辈子的事,他的一生是饱满的。

图片来自网络

书名是《活着》,何为活着,为谁活着?

家产输掉后,醒悟后的福贵为家人活着,为妻儿活着。妻子,儿女一一离去后,女婿和孙子是他的希望,他为他们活着。当女婿和孙子也离去后,他已经不为谁活了,他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这种活法正如书中所言:“人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03

人从母体出生那刻起,我们便"活"着,“活”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状态,不需要理由。

活着,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活着,也意味着被赋予了艰难、磨难、幸福与微笑。

活着很重要,比活着更重要的是,如何活着?

像年轻时的福贵一样靠赌博?还是天天发春秋大梦企图买张彩票中个几千上亿?

我想都不是,所谓的活着就是要我们去做个平凡普通的人,去感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去隐忍生活授予我们的不凡。

想起《我与地坛》里史铁生写的一段话: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富贵和他的亲人,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没有抗争和挣扎,没有责怪和打骂,一家人始终坚韧而又被动无奈的活着。

而对于福贵来讲,活着,好像更像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死去。

在书里福贵是这样说的:

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04

余华这本《活着》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美国的一首民歌,歌中有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让他联想到家乡小镇上朴实又勤劳、逆来顺受的乡民们。

苦难不值得歌颂,余华不是在歌颂苦难,他是用苦难来歌颂伟大而坚韧的普通民众,歌颂他们在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黑暗时的那份善良、勇敢,乐观和无畏。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关爱亲人。

亲爱的朋友,如果此刻的你也正经历着痛楚,请不要灰心不要难过,请像福贵一样,勇敢的接受现实然后坚韧的活下去。

请相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总会点亮属于你自己的那束霞光。


时隔20年后再读《活着》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