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读书笔记

6个月前 (12-3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0 已阅读

第一章~第四章

第一章    美国梦:幻象与现实

第二章      家庭结构

第三章        为人父母

第四章        学校条件

第五章        邻里社区

【写在前面】

为表达方便,作者的概念区分以及各项指标依据是:将教育作为本书衡量社会阶级的指标,用教育来模拟社会阶级,没有进行对家庭收入的理想测量。

  作者在本书中做阶级分层时通常有两种标准一是完全根据学历(大学学历以上,还是高中文凭以下),要么就是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复合指标。简要说,美国人的教育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是大学毕业生,最底层是高中及以下,中间三分之一则️过某种高中后的成人教育。上层阶级指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大学毕业,下层阶级指父母双方都止步于高中。

…………

P3

1.我们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虽然还对过去的生活恋恋不舍,但是我们更对未来的前途信心百倍。

2.唐回忆道,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个穷孩子,知道我上了大学,修了《经济学入门》这门课,我才发现自己一直是“被剥夺的”。

    虽然家境平平,唐的父母还是敦促他一定要上大学,如同我们班里许多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唐选修了克林顿高中大学预科课程。

P9

1.父母若是教育程度低,也它们的文化视野会更狭窄,对高等教育也所知甚少,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经常也很低。

2.到了21世纪,阶级就成为了一座新的大山。如果平均而言,1959年那一届学生的孩子并没有取得超越他们的父辈的任何教育进步。这就好像曾有一道自动扶梯带着1959届的大多数学生向高处走,但就在我们自己的子女行将踏上之际,这扶梯却嘎然而止。

3.为数众多的底层孩子大踏步地向高处走,而顶层的孩子则有少数不进则退,甚至是退步。

4.当60年代的序幕在克林顿港缓缓拉开之时,一项温和的教育改革也随之到来,新举措针对来自贫困家庭的优异学生,旨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业指导。种种迹象表明,机会平等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但是正如我们在书中所能读到的。也正是在那个时刻,美国社会历史发生了路线教育实践逆转。有些出身中下层的孩子,高中毕业后病危立即进去大学,他们中间有1/3的最终曲线救国,通过诸如社区大学这类机构完成了高等教育,而且在这部分同学中间,更卑微的家庭出身还未造成近一步求学的逆境。他们的成功或许姗姗来迟,但只要是成功,还是更进一步地弱化了在家庭出身个最终教育水平之间的关联度。

P38

·美国梦,并不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概念。大多数美国人至少到最近仍然相信,机会平等依旧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调——换言之,美国梦仍存。

P39

当经济大衰退再2008年至2009面突如其来时,经济收入不平等的势头曾再短期内受到抑制,但是好景不常,大衰退一过,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就重新抬头,甚至说是变本加厉。

P40

为什么在过去四十年间,不平等在美国社会如此一路高歌猛进,原因争议颇多,但是主流观点通常归结为以下因素——全球化、技术革命以及随之高涨的“教育红利”,绩效收入,社会规范变动,以及里根时代的公共政策。

P41

如果统计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家庭,即便是考虑到在大衰退️遭受的经济损失,这些家庭的净资产自1989~2013年还是增长了47%,与此同时,在仅有高中教育程度的家庭中,其资产净值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实际上缩水了17%,父母的财富怼社会流动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这笔财富相当于非正式保险,允许孩子门承担更多的生活风险,有机会寻求更丰厚的回报。例如子女可以从父母那里借生活费用,他们在找工作时就更有精挑细选的余地,反之,如果没有父母所提供的经济缓冲机制,他就必须抓住摆在面前的第一份工作,同样的,有钱人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读大学的巨额费用。而穷人家的孩子需要背负沉重的学生贷款,债务又会近一步限制大学毕业生所能做出的人生选择。

P49

现有的证据表明,自70年代开始,因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进步陷入停顿,绝对流动也随之停泄不前。到迄今为止,美国人夸大了从底层上升至顶层的机会,他们关于机会平等在后退的判断看起来也是对的。

如何评估社会流动,常规的方法就是做比较,在天平的一端,是子女他们人到30岁或者40岁时的收入或者教育程度,另一端则是他们的父母在30岁40岁时的收入和教育程度。

P74

无论原因何处,现状是显而易见的:在父母教育水平低的家庭中,孩子的到来日渐成为一中计划外的事件,相比之下,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而言,孩子的出生则越开越成为长期规划的目标。这种差别当然会影响父母养育孩子的可支配的资源。

P130

幼年时养成的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力,特别是自控力和意志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外学校的表现,科学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进行了一项样本随机抽取的跟踪试验。这项研究业已表明,从孩子七岁开始就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社交技巧,比如分工合作和倾听他人谈话,培养他们的社会信任度,未来就可以有效地增加孩子的社会机遇。

于此相反,如果孩子在童年时期被灌输的只是一定“剂量”的社会冷漠和猜忌,他们的人生成功的希望也会大打折扣。

P132

作者对比了三个家庭,重点表达:为人父母的教育模式发生变化,这对孩子的人生前途自然会产生巨大影响。

关于什么是最佳的为人父母之道,美国人的观念在过去60年间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每一次都是因应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之变而变。

从“放任教育”到“精密教育”。所谓精心栽培的教育,主要是指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方式,这类父母从一开始就深谋远虑地为子女做教育投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交技巧和文化素养,最终是为了自家孩子将来可以取得成功,尤其在校内有着优秀的表现。

P134

高知父母在教育上把教育目标定在于子女的自立。

为人父母的方式出现了基于阶级的分化,到底是给个拥抱还是赏个巴掌的问题。我们需要追问。

  p103。 离开家去上大学让德斯蒙德更加意识到家庭的意义。

【写在后面】

我对美国梦的理解:美国梦是曾经我对幸福的追求所有育儿方法的根本目标目的是一样的。

就是将孩子培养成未来充满幸福感的成年人。给予他们最好最体贴的照顾,希望他们不仅幸福还要更幸福。拥有绝佳的父母,大学学历以上的同学校友,拥有自由的且喜欢的事业以及收入。

体会:将幸福作为目标是需要审视的,因奋斗中美国梦永远追求更幸福。幸福其实是生活的副产品。

让自己过得越来越有希望,让自己越来越生生不息有奔头,是此刻要正视的声音。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越来越”的幸福感受。


《我们的孩子》读书笔记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