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的时候 道士在哪?

3个月前 (01-3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7 已阅读

1938年,道士毕云路过日军哨卡时,因为没有向日军鞠躬,被打得半死。毕云大怒,伤好后,他活跃于日军据点周围,专杀落单日寇!

​​1915年,毕云在山东威海的一个普通农家诞生,由于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抚养,只能将年仅3岁的毕云送到了位于威海北部的天后宫,寄希望于寺院的施舍能让毕云温饱。

​​天后宫的老道长见这个孩子聪慧过人,便收下了他,给他取法名毕云,意为追求高远的理想,老道长不仅给他提供了温饱,还悉心指导他学习武术,想培养他成为一名武艺高强的年轻道士,将来能增光天后宫的威望。

​​在老道长悉心调教下,毕云行云流水般地练就了一身武艺,无论是刀枪棍棒还是拳掌腿法,他都运用自如。

​​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威海,他们在此烧杀抢掠,在各个要道设卡,任意搜查路过的百姓,许多人被日军无端毒打,财物被搜刮一空。

​​那时的日本兵闯进天后宫,将毕云绑起来,准备处死,多亏其徒弟李文找人讲情,证明身份,敌人才把他放了。

​​从此,毕云心中对日军充满仇恨,他暗自发誓要向这些侵略者讨回公道,但他也明白,要正面对抗日军,自己的武艺还远远不够。

​​于是,毕云选择了一个更隐蔽的方式——夜间游荡,捕杀落单的日军哨兵,他准备了一柄利刃,每天深夜就潜入日军驻地周边,伺机而动。

​​一天深夜,毕云发现两名日军正在南边巡逻,他悄无声息地接近,猛地将一人刺倒,然后和另一人扭打起来,经过殊死搏斗,两人都被毕云斩杀。

​​从此,毕云开始了他的“夜猎行动”。他熟悉日军的守备时段和哨卡位置,经常能突袭成功,为百姓出出气,三个月时间里,他除去了5名日军,日军对这股“黑夜杀手”也无可奈何。

​​后来,日军经多方打探,终于找出了“夜猎者”的真面目,为避免日军报复,毕云不得不离开威海,加入了郑维屏的国军部队。

​​在部队里,毕云仍然发挥着他夜间袭击的专长,他多次单枪匹马进入日军营地,终于为自己在威海受的罪报了仇,亲手斩杀了十几名日寇,一次行动中,他还挂着两颗日军哨兵的人头凯旋而归,令全营士兵为之动容。

​​然而,毕云也渐渐看出,郑维屏部对百姓并不友好,常与共产党武装发生冲突,1940年初,他离开郑部,转投了八路军。

​​八路军对毕云的武艺推崇备至,任命他为威海大队特工队长,在这里,毕云继续发挥他的夜战技巧,屡建奇功,他带领部下袭击过日军的运输队,缴获大量军需物资,还在墩前村一举歼灭了3名日军,八路军对他赞不绝口,并吸收他加入了党组织。

​​1941年,毕云进一步晋升为威海市区长兼区中队长,手下已有两个排的兵力,他带领部下在抗日的道路上矢志不渝。

​​1942年冬,日军发动大扫荡,试图歼灭华北的八路军力量,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毕云带领手下奋勇反击,先后突破了日军的两道封锁线,但到西夏埠村时,他们被日军围困。

​​形势危急,为掩护百姓转移,毕云留下20多人断后,在随后的激战中,他们与3倍于己的日军血战数小时,付出了惨重代价,10多人牺牲,但也断绝了日军的追击。

​​在最后时刻,毕云为掩护一名负伤战友突围,当时危急时刻一颗机枪子弹穿透了他的腹部,毕云痛苦地跪倒在地,但还是咬紧牙关,指挥伙伴们突围。

​​直到日军退去,村民们发现毕云已然牺牲,他们抬起毕云的遗体,泪水盈眶,这个才27岁的青年,以他独特的夜战本领,在抗日的道路上贡献出了短暂但辉煌的一生。


日本侵华的时候 道士在哪?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