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读书笔记

2周前 (04-2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2 已阅读

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有人说:20几岁是最尴尬的年龄

脱离父母、学校的庇护,正式步入社会,尚未建立自己的天地,迷茫而不知所措——这群人,或许野心勃勃、或许满怀憧憬;但有人一路高升,也有人却屡屡跌倒。

如果在20多岁的年纪,能够听听长者的人生建议,或许会受益良多,避免走很多弯路——有时候改变一个人的并不一定是境遇巨变,可能仅仅是他在年少时听到的一句话。

蒂娜·齐莉格【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专业;她在毕业后从事了管理咨询行业,并取得了不少成就,后来在斯坦福设计学院教授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课程,在这个领域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经验。

本文将从学会创新思维和勇于打破规则这两部分内容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下蒂娜·齐莉格【美】回想了自己20几岁最想知道的几件事,并结合在职场上的经历,用大量“创造性思维”的实例,送给自己20岁儿子的人生价值课:创意决定人生,突破规则,才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一】学会创新思维

(一)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蒂娜·齐莉格在斯坦福大学教学的时候,曾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她把学生分为14组,给每组学生5美元和规定的时间去赚钱。

有些组拿这5美元买了点启动材料,然后摆个摊位给别人擦鞋或者卖柠檬水,也能赚点小钱;有的干脆拿这5美元去买彩票,想靠运气赚到钱;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根本没有用那5美元的启动资金。

比如:有一个小组通过观察发现大学城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每到周六、周日晚上,一些热门餐厅的门口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于是他们决定在那些不愿意浪费时间排队的人身上赚钱——那他们怎么做呢?

聪明的他们分组提前向好几家餐厅预订座位,等快到用餐时,就把订到的座位卖给那些不想排队的人,每个位子最多可以卖到20美元;还有一组的方法更简单,他们在学生的宿舍门前,免费给路人检测自行车轮胎的气压,如果发现轮胎没气了,就帮他们充气,收取1美元的费用。

蒂娜·齐莉格发现:那些赚钱多的学生,他们并没有让5美元局限自己的思维,而是大胆摒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用更开阔的眼光看待问题,用发散性创新思维分析如何赚钱,最终他们成功了。

友情提示:

1、这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充满了机遇,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扮演什么角色;

2、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或团队,更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

第一,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我们在做事或遇到问题时,不要过于循规蹈矩,按照老套的固定模式去完成任务;而是要多思考,看看能不能另辟蹊径,做得和别人或以前不一样。

第二,我们要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实践会不断提升你的创造力和洞察力

比如:当你发现问题或者洞察到类似摆摊服务别人这样的好机遇时,不要犹豫,不要害怕失败,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行动,即便做错了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勇于打破规则

(一)什么是规则?

规则其实就是政府或者一些组织管理者,为了让社会秩序井井有条,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避免互相伤害,而制定的一些行为准则——这些准则规定了你可以做什么,你不可以做什么,明确指导、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举止。

比如,过马路要遵守红绿灯,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等等。

事实上,认真遵守这些显性的规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有利于我们生活,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这些社会规则,那社会才能系统运作

真正会影响到我们的是那些隐形的、给我们套上枷锁的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是在别人的期待和怂恿下给自己设定的

比如:28岁的姑娘就要嫁人,否则就成剩女了,以后会嫁不出去;再比如:我的出身一般,还是老老实实打工吧,像创业这类有风险的工作适合有资本的人干等等。

这些规则看似符合父母的期待、大众的认知,却不一定对——它只会把自己限定在特定的角色中,看不到无限的可能性但不幸的是,很多人都被束缚在这些条条框框中

(二)怎样打破规则?

第一,我们在遵守好的规则的同时,也要学会质疑不合适的规则(不是说所有的规则都是好的)

比如:有的技术公司或设计公司,有很多条条框框的规则反而禁锢了员工的思维,做不出好产品。

友情提示:明白“规则是可以被挑战的”这一点很重要,它会时刻提醒我们,不要机械行事,改变常规,突破自我,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我们要敢于为自己设定大目标;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曾说:“大目标常常比小目标更容易办成事”,他就鼓励人们不要畏惧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冲破既定的规则。

友情提示:如果目标过小,达成的方法就很有限;如果目标够大,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多调动身边的资源,这样达成目标的途径也会多一些。

第三,不为他人的期望所困。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活在别人的期待里——父母希望我们毕业后当老师,老公希望我们在家带孩子,可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潜力和热爱。

比如:我认识一个女孩,毕业后按照父母的意愿当了老师,但是她很爱写作,繁重的教学让她没有时间写作,她想辞职父母不同意;后来她终于鼓起勇气辞职,专心做自己热爱的事,现在已出版5本畅销书,还开了自己的公司,过上了理想的生活——她说如果自己当初选择听父母的话,现在也还是一名普通的老师

友情提示:勇敢打破规则后,我们反而能经历不一样的风景,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结语

要说到人生哪个阶段对一个人影响最大,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是青年阶段(从跨出校门步入社会算起);一方面,面对未来的憧憬,很多人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一切从零开始是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未来的现实。

实际上,作为一切皆有可能的青年一代,学会用创新思维去面对一切挑战是这一代人最有辨识度的标志;而创新力是可以培养的:比如刻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并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等等。

青年一代要勇于打破规则,也要辨识规则:规则有专门制定的显性规则,也有约定俗成的隐形规则,为了打破那些不好的规则,我们要为自己设定大目标,并不为他人的期望所困。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主要讲了蒂娜·齐莉格自己半生的职业实践和开展励志课程积累的经验,结合了大量“创造性思维”的实例,给我们上了很有价值的一堂课:创意决定人生,突破规则,才能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我们具有创新思维,并愿意打破规则,人生反而会因为有更多改变和突破的机遇,而变得多姿多彩。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事》读书笔记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