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一波三折的动机探究,推理从未结束

2周前 (04-2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书籍封面

东野圭吾这本书颠覆了“知道了凶手是谁,推理小说也结束了”这一观念。他是如何实现的呢?他以扣人心弦的文字来探讨作案动机从而达到目的。整个案件,经历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凶手的发现,后面的两个环节都是对动机的探讨。而书的精华正是对动机的探讨。

首先先从视点这个角度谈谈我对《恶意》的感觉。这本书主要有三个视点。凶手野野口修,警察加贺恭一郎,还有认识他们(野野口修和受害者日高邦彦)的人。野野口修的部分主要是他的手记以及自白书,这两个部分是情节安排上的一个亮点。加贺的部分主要是作为警察对案件的认识过程和个人的独白。加贺这个视点才是这部小说的支柱。小说正是通过警察加贺对案件真相的认识的曲折过程作为情节的。至于认识他们的人这个视点,则是增加了小说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我很难找到对小说视点这个角度的不满意,若真的要有,就是加贺阐述真正的真相后,没有在出现野野口修的自白(我指的是那种被揭露后,真实流露的病态内心世界)。或许这是东野圭吾故意安排的,能让读者有适当的想象空间,所以视点这一角度是近乎完美的。

《恶意》的逻辑思维很连贯,也很巧妙。小说每一次远离真相和接近真相都有迹可寻,一环紧扣一环。揭露凶手的证据是烟蒂、磁盘里的文章、电话的回拨以及前文中野野口修的手记。第一个巧妙点在于手记。野野口修的手记竟然是他用来掩饰事情“真相”的!

在探讨动机的前期,凶手的动机让读者觉得凶手是值得同情的。后期,让读者觉得凶手是极度值得厌恶的。前后180°大转弯,但却让人觉得合理,这要归功于逻辑很连贯。初步的犯罪动机是:野野口修和日高的妻子初美相爱,为了能和初美在一起打算刺杀日高,却被日高发现,掌握了证据。日高借此威胁野野口修做影子作家。在日高去温哥华前,依旧不愿意放过野野口修,野野口修因此起了杀意。 证据有野野口修闯入日高家的录像带、大量的原稿和初美的围裙、照片、项链。这部分的证据较明显。由于后面的情节的需要,这个过程的逻辑理所当然需要连贯,或者应该说是“顺利”。

真相的揭露之前是“认识他们的人的话”,在这一部分充分地反映了“值得同情的”野野口修的性格和“该死的”的受害者日高邦彦的性格。真实性格与动机所反映的性格不符,让犯罪动机有待进一步探究。这次的证据是录影带里八重樱的影子、习惯用打字机的野野口右手中指的茧子、野野口家阳台土壤里的农药和日高作品《死火》中的主角烟火师傅的指认。最大的巧妙点应运而出:之前的所有证据都是野野口刻意制造的,也就是说凶手野野口创造了一个让世人同情他的动机!录像带其实是去年年底拍的;初美的东西,其实是偷来的;大量的原稿,其实是野野口夜以继日地仿写的;最开始的手记中对日高的描述,让日高以一个残酷的形象进入了警方视线,从而干扰警方对犯罪动机的探讨…这些心思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不得不说,野野口是一个很聪明的凶手。


《恶意》|一波三折的动机探究,推理从未结束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