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款爆火的APP里 我终于知道年轻人都在想啥了

4周前 (05-13)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5 已阅读

在文章开始前,我想先给差友们出个题,以下四条评价,都是用来描述一款 APP 的,大伙们可以试着猜一猜,这 APP 是啥类型的。

“ 我感受到了爱情的感觉。” 

“ 我让黄龙江蓝牙姐,去了一次成都迪士尼。” 

“ 差一点,差一点我就拦下即将登飞机的科比了。” 

“ 喜欢( 这 APP ),( ta )已经是我的情感支柱了。” 

说实话,在看到这些评论时,我也差点晃了神。

它像是言情小说 APP,又像是自由度颇高的角色扮演游戏,甚至,还有点 galgame 或是乙女游戏的既视感,但似乎又不局限于这些。

而咱也不卖关子了,上面的这些评论,是我在一款名叫 “ 星野 ” 的 APP 里找到的。

在刚过去的假期里,不少人就是和它过的,因为五一期间,星野的用户数据量暴增,甚至一度冲上了 AppStore 免费 App 总榜的第七位。

也正因此,星野这张生面孔,立马就吸引了包括我在内,不少人的注意。

好消息是,无论你开头猜的是啥类型的 APP,其实都算正确答案,因为这 APP 的定位是 “ 沉浸式 AI 内容平台 ”,号称是个广阔的世界,而你的想象力才是它的边界。

或许还是有那么点抽象,这么说吧,市面上那些写周报、总结 PDF、或者是翻译外文的 AI 功能,星野它全都是不擅长。相反,它主打的就是个情绪价值。

因为除了能像电影《 HER 》里的萨曼莎一样陪你谈情说爱,你还能找到、或者自己捏出各种各样的 AI 智能体,和你一起交流互动。

看到这儿,肯定会有人问了:这不就是和 AI 一起过家家吗?真有人好这口?

我只想说,好这口的人可能还真不少。

因为一方面,人们在生活娱乐中,对现实和虚拟的需求边界其实一直在模糊,除了出去玩儿,假期宅在家看完本小说、打通关个游戏,早已不是啥小众做法了。

而另外一方面,AI 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也早就给大家展示过一波 “ 过家家圈儿 ” 的 AI 震撼了。

比如关注 AI 新闻比较多的读者,应该都听过 character.ai 这家公司,它就是靠着各种用户自创的 AI 角色,已经坐拥千万月活,估值也到了 50 多亿美元。

星野呢,则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头羊之一,不过,它的中文和多模态能力要比 character.ai 强不少,而且在上线半年的时间,月活也到了千万级别。

反正铺垫了这么多,我也立马上手体验了一番,而星野给我的初体验是:不是哥们,你们都玩这么大的吗?

在应用商店下载好星野移动端,注册登录之后,看到给我推的几个 AI 角色,我立马就坐不住了。

在《 崩坏 · 星穹铁道 》里不少人一直没抽到的银狼,星野直接推给了我。

当然,如果不喜欢这个角色的话,大家则可以像划相亲软件一样,匹配下一位幸运儿。

你们也看到了,除了可爱的二次元妹妹,还有刘华强、十八铜人这些角色,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想自个儿建 AI 角色也相当简单,直接一键用 AI 画图创建基础形象,随后再填好提示词、招呼语、语气、语音音色啥的就行。

而最后在对话框里输入内容,就能和对应的角色互动了。

就比如,在划了几下之后,我匹配到了 AI 科比,我们就简单寒暄了几句。轻触对话框左上角的播放键,还能听到对应的语音。

点击 AI 角色的头像,则能看到相关 AI 角色的详细信息。

比如这位 AI 科比,有 28.3 万的连接者和 1.8 万的粉丝,只能说这个在星野的 AI 世界里,他依旧是个大明星。

点开故事这一栏,你就能看到网友们的奇思妙想,点击不同的故事线,你就能开启不同的剧情,当然也像玩游戏一样,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

图中就显示,有 68 人开启了阻止科比登上飞机的剧情,有 83 人需要帮失忆的 AI 科比找回记忆。

例如我,就成功阻止了科比登上飞机,完成了这一故事线的目标。

这还没完,还有更加抽象的,星野还有个拉群功能,我就把 AI 科比、一只化成人形的千年老狐狸、伪装成人类的吸血鬼拉到了一个群里。

而他们在群里,也勾心斗角了起来,活脱脱一出大戏。

只能说这一番体验,确实有点玩 RPG 游戏那味了,而且这游戏的支线剧情,还是网友自己创作的。

而除了沉浸式极强的游戏感外,星野创作者们的奇思妙想,还让我体验到了一把刷短视频的既视感。

不知道大伙们有没有刷到那种,“ 一夜之间,货币贬值 925 亿倍,存款 3000 的你成了首富 ” 这类主打设定的爽剧短视频。

我就刷到了它的星野版,它的设定是 “ 全球智商变低, 1+1 都成了数学难题。” 

原来,星野除了能创建男性、女性这类常规的人物类 AI 角色外,还能创建单纯的一个设定、物体、场景等等,甚至是成都迪士尼这个地点,都被创建成了 AI 。

只能说星野这个世界,只有大伙们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

而背后,我觉得星野创新的 UCG 内容生产方式,起到不少的作用,因它能让很多原本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物、故事元素碰撞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交织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内容和创意。

这就激发了不少创造者的创作欲和表达欲。

这么说吧,和其他那些平台的 AI 智能体,捏完就吃灰不一样。在星野上,创作者一般自称崽妈,而捏出来的 AI 角色则称为崽。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捏出来的 AI,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崽妈们会因为自家的崽粉丝越来越多,而获得成就感。

另外,星野还有个叫星念的体系,简单地说,它有点类似于 AI 角色的皮肤或者是聊天背景,而关键是这玩意儿能卖。

每卖出个星念,相关 AI 角色的崽妈则能拿到 2% 的分成,可以说是在物质层面上,支持了一波创作者创作。

毕竟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按照如今星野的千万级别月活来算,它有的不仅是上千万个读者,有的可能是上千万个莎士比亚。

不过,我觉得说一千道一万,星野这款幻想视角产品的出现和爆火,归根结底还是大模型技术的升级,让产品的体验达到了真实、沉浸的临界点。

特别是语音大模型的加入,让星野在语音交互上的人味更浓了。

这是因为星野的背后,正是国内 AI 大模型独角 MinMax 自家的大模型。

别看它才成立于 2021 年 12 月,也相对低调,但已经推出好几款产品了:海螺 AI、Glow,包括如今的星野,都挺出圈儿的,他们没把改变世界整天挂在嘴边,反而是国内第一批提出 AI 要 2C 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就像 MiniMax 的创始人在接受晚点采访时的那句,我觉得就挺符合他们的理念的:AGI 不是大杀器,是普通人每天用的产品。

最后呢,我觉得百年前,正在捣鼓放映机的卢米埃尔兄弟,估计想象不到电影在未来,会成为一门艺术,承载着人类对光和影的幻想。

上世纪五十年代,物理学家希金波坦,估计也不会想到自个儿在示波器做的小游戏,在后来会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指定也猜不到电子游戏会成为第九艺术,让不少人类的幻想具象化。

如今,诸如星野这类的 AI 原生应用,似乎也在成为人们与幻想世界的桥梁或容器。

而人们对科技的追求永无止境,就像人们的幻想那样,永远没有边界。


在这款爆火的APP里 我终于知道年轻人都在想啥了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