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检 | 说出去的话有没有逻辑?

3周前 (05-25)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4 已阅读

文/云翟

记得之前有个同事,讲话十分没有逻辑,每次都是她先开始的话题A,结果你还在跟她谈论A 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讲B,就这么前后矛盾的交流两句你才知道,奥,原来已经换了话题。

交流工作的时候,你跟她解释这笔帐是因为什么原因所以才这样算,她回你没有按规定好的办事。对方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对着你语言的表面词进行谜一般的反驳。最后只能找老板解释清楚,避免在账务上出现差错。

讲话有逻辑,并不意味着自己感觉有逻辑,而是别人听起来也能理解。

我遇见很多同学讲话都很吸引人,很会讲故事,反观我自己,讲出去的东西反响平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同事汇报工作,PPT讲了大半天,下面的人却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一个热心的网友加你,想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发了一大段话,你却全然不知道他具体想问什么;

好朋友告诉你一个他今早遇到的趣事,可全程听下来,也不觉哪里有趣了;

为什么有的人又能够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讲得很清楚呢?

有的人汇报PPT,一下就能明白他讲的是什么;,

有的人提问水平就是高,有的人就是会讲故事?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他们表达的东西符合逻辑,让人一听就懂。

案例支撑

有些时候是干巴巴的说论点、说定义比较容易理解还是加上案例更容易理解?

豆瓣有个贴主说自己准备考DALF(法语深入学习文凭)的时候学了一下如何写小作文,里面讲到一个技巧,当我们要对某个观点进行阐述,必须做一个提纲,列出至少三个理由,每个理由下面至少要有一个案例支撑。就这个看似像是八股文一样的东西,让贴主的表达越来越清晰有理有据。

结论先行

工作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汇报工作的时候要结论先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办公室,忽然你的下属冲进来,对你说:“老板,我最近留意原材料的价格,发现很多钢材都涨价了,还有刚才物流公司打电话来说提价,我又比较了几家的价格,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说服他不涨价,另外,其它竞争品牌最近也涨价了,我看到---;对了,广告费最近花销也比较多,如果---可能---”是不是你一头雾水?听了半天你还不知道他究竟要说明什么,或者要求你提供什么帮助,或者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作出什么决定。但如果下属这么说:老板,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应该涨价20%,而且要超过竞争对手。因为:第一,原材料价格最近涨了30%,物流成本也上涨了;第二,竞争品牌全部都调价了10%~20%,我们应该跟进;第三,广告费超标,我们还应该拉出空间,可以做广告。老板,您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可行?”这样表达是不是更清楚一些?当然结论先行,并不是要我们去信口雌黄,而是我们掌握了它全部的信息(也就是底层基础)之后才能去判断的一件事。

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也曾经讲过要“开门见山”,如果一篇文章迟迟不给出结论和观点,吊足了胃口,最后再来 “揭秘”的话,会让人失去阅读的兴趣。同样如果刚开始就没有抛出结论,听你讲话的人也会注意力分散,坚持不到你说结论的时候,甚至还会恼怒你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归类分组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会组织团建活动,我负责采买,同学提出的东西五花八门乱七八糟,清单上香蕉,橙汁,扑克牌,一次性碗筷……。

这时候我们通常做的就是按照共性将它们分组,水果,零食,饮品,餐具……,总不能买了香蕉之后去买果汁,然后再折回来买苹果。

所以我们这次团建活动需要采买的大类是水果,零食,饮品,餐具……,每大类下面分别小类水果→苹果,香蕉……

这就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信息被提炼成有结构的过程。

逻辑递进

讲课文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说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描写的,这就是逻辑递进。

逻辑递进,讲求结构,从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从现象到本质,整体到局部,从内到外,从分到合。无一不是逻辑递进的结构。

做数学题时,你不能先写出答案再填充公式;工作时,你不能先做周五的,再做周一的;学一项技能时,你不能什么都没准备好,就埋头猛干。

比如,我们说话时喜欢用“但是”,听到这个词,会让我们想到,“但是”前面的话只是一种铺垫,并不重要,我们讲话的要点应该放在“但是”之后。所以“但是”之后的话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重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展现出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更有利于沟通的准确和顺畅。如果我们的表达混乱而无序,只会让对方认为我们的思路不清晰,并没有把相关的主题想清楚,讲明白。


自检 | 说出去的话有没有逻辑?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