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应该选一个稳妥的学校,还是有风险的学校?

4个月前 (01-1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我毕业5年参加21考研,备考3个月,跨考专业第一上岸。过去3年,见了太多同学因为选择错误而三战四战的,我现在研三,今年毕业,而有些人考了几年了还在考。

再看看过去几年考研卷的程度,上岸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根据你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其实更建议你考本校。

上岸的几率更高,复试的时候也有优势,而如果考其他学校,目前的专业课需要重新学,能否上岸还是未知数。

其实对于考研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大于努力。

对于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选择学校和专业都是很重要的。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过去几年,我见过考了400+分无书可读的;见过5战也没有上岸的;见过刚刚过国家线却顺利读研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选择错误!

比如有些专业只招1个人,但是有5个人报名且都考得不错,即使你考了400分,但是只要和你报考同一专业的人比你多1分,你也就很危险。

eg1:400+分又怎样?专业只招收一个人,择优录取怎么也是录取比你成绩更好的。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发现有很多人考了很高的分数依然无书可读。

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把握好度,而不是盲目的名校情节。

再说考研N战也没有上岸的,大多数情况是对自身和外界环境分析不透彻。

eg2::有人数学成绩特别差,高考都不及格那种,但是他却死磕考有数学的专业,无论他怎么学就是不行;而有些人数学成绩本身就很好,即使不怎么学也可以考高分。

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先对自身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

无论是考研还是人生,选择都是大于努力的。

在此也想给大家强调一下考研的本质:你考研的竞争对手不是全国范围内的其他考研人,而是和你报考同一学校和专业的人,他们才是竞争对手,你不用考得比所有人高,只需要比那些同专业的人分数高即可。

所以在同学们考研之初,选择就是考研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对了,考研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是择校对于一个考研小白来说还是过于专业化,特别是对于本身搜集信息能力不强的同学来说更是困难,比如如何判断这个学校和专业的强弱?如何获取该学校的报录比情况?怎样解读学校的招生简章等等。

对于考研小白来说,如果有专业的机构进行指导可就能节约大把时间,知乎知学堂官方针对学生存在信息差、备考规划、资料查找、复习方法等痛点问题,针对性的推出了名为「知乎知学堂考研」的免费课程。

非常值得大家点击报名,不仅仅免费听取专业老师的考研讲座,最重要的是可以免费领取【考研报考院校信息资料包】,你有了这个院校信息资料包就能对比并分析各学校最真实的招生数据,简直是考研er的救命福音啊。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免费领取!

友情提示:课程名额有限,添加助教微信,需尽快领取哦;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各种经过实践检验和总结好的备考资料,供大家免费领取:【考研5500核心词汇图】、【语法必考点思维导图】、【考研政治重要会议线】、【考研数学公式大全】等!

我决定考研的时候差不多9月了,也是听了知乎的这个免费课程让我对考研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面我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考研的小伙伴有一定的帮助!

一、考研难度分析

1、三本(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比较容易成功;

考本专业的话有基础学习难度比跨考低很多,考本学校的话只要你进了复试线,在复试的时候基本导师也不会太为难你,还可能给你开绿灯,考本地区的话无论是备考还是后面读研,都少了适应环境的时间成本

2、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难成功;

这种情况就相较于第一种情况是最难的,跨专业学习的难度大,而且在复试的时候确实没有太大优势,除非你逆袭到前3。

3、一本二跨(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理想;

4、二本一跨(本地,本专业,跨学校)比较能成功;

5、二本一跨(本地,本学校,跨专业)好成功;

很多同学选择跨专业的原因是不喜欢自己本科学的专业,但是在跨专业的时候也要注意,理科向文科跨毕竟容易,但是文科想要跨理科就比较难,有些专业也有很多限制,所以我建议的是如果你是理科专业,但是你不喜欢本科学 理科专业,你可以跨到同为理科的专业,不建议跨到文科专业,就谈就业面而言,文科专业是没有理科专业的就业面广的。

注:A,B两种选择较为极端,一般不可取;C、D、E三种选择较为理想的考研模式。

具体的选择也要看学生个人,我就是选择的B吧,虽然很难,但是最后还是专业第一上岸了。

作为一个已经上岸的人说句实话,其实导师普遍喜欢本专业的,即使你是跨学校,相较于跨专业而言,导师会更喜欢本专业的。

所以,如果非必要,真的不要跨专业了(其实据我观察,应届生考研一般都是本专业,而跨专业一般是非应届生考研居多,可能是毕业工作后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吧,跨考的难度不低,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估)

还有一个参考的点是自己以后的就业意向,如果自己以后的就业意向的目标岗位要求的是本硕同专业的话,就强烈不建议盲目跨专业。

二、院校基本概念科普

1、34所

34所即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一共有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

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的目的是给予这些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

学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学校确定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就可了,“34所”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

所以报考34所的同学的分数线一定是比国家线高的,难度也更大,竞争更加激烈。

具体院校有:

北京(7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3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广东(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江苏(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辽宁(2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湖北(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2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

陕西(2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吉林(1所):吉林大学

黑龙江(1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1所):厦门大学

山东(1所):山东大学

重庆(1所):重庆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目前“985”高校有39所,其中34所是上文中的“34所”自划线高校,这就意味着985工程”高校中有5所并非自主划线的高校,而是按照国家线来划定其复试分数线。

这也是考生需要引起注意的,因为自划线一般都要远高于国家线,“34所”的竞争更大一些,因此有不少考生既需要报考“985工程”高校又希望竞争没有那么大,于是便会把目标瞄向这5所高校。

这5所不太一样的“985工程”高校是: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C9

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校。

九校联盟形式类似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

联盟成立后展开了多项实质性活动,如互派交换生、开展暑期夏令营等。

3、211

“211”的含义是“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约100个高等学校设立为重点高校,这些学校在资金中获得优先对待。

“211”诞生得比“985”要早一些,1990年开始酝酿,酝酿过程经过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国务院、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讨论最终定型,1994年开始启动预审,1996年确定第一批名单,2011年,“211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共有学校112所,不再新增学校。

考生需要注意,“985”高校全部都是“211”高校。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985”高校和“211”高校中间还有一些学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这些高校的层次在“985”高校和一般的“211”高校之间。“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主要是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以解决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

4、其他院校。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学校外,也还有很多专业学科很优秀但是不是985和211的学校,这些学校也是可以选择的点,比如说专科生其实是在毕业2年后可以直接考研的,如果让专科生直接去考985或者211等学校的难度和竞争激烈程度是很大的,所以对于本科或专科等层次稍微低一点学校的学生,在选择院校的时候可以选择比自己学校高1-2个层次的。

对于很多考研小白来说,在搜集考研资料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盲目的,除了以上我给大家科普的一些关于院校的基本知识外,这里就非常推荐知乎知学堂考研,他们有一份免费的【考研院校资料包】,包括各院校的报录比等考研信息、考研择校和专业的全方位指导、专业课顾问的免费咨询,以及考研英语语法思维导图、政治重要会议等免费资料领取。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免费领取!

三、院校及专业选择

1、选学校的时候需要想清楚的问题:

(1)你计划以后在该城市发展吗? (2)想要选择的专业是自己感兴趣的吗? (3)近5年该专业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率是多少? (4)近3年该校本专业指定参考书变化情况如何? (5)近5年该校本专业专业课试题是否能够找到? (6)近5年该校本专业硕士生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如何? (7)该校的口碑如何,是否有压分情况,是否有歧视? (8)该院校是比自己本科学校层次高吗?

很多人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都是盲目的,不知道怎么选择,以上的8个问题是所有同学在考研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2、选学校和专业要注意6个方面:

1、院校口碑

院校品牌类似于给人做标签一样,一个好口碑,会给人带来社会连锁效益。但同学们要知道,越是口碑好的院校,报考的人数就会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考不上的概率也较高。

因为其考试的难度大,招收名额少,限制条件多。

举个例子,某校某的专业今年报考只招收对应专业的,具有某某证书,而名额仅有10个,报考人数高达200个,那么如果没有做好充足准备,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炮灰”。

就比如清华北大在国内人尽皆知,但是不是人人都能考上,难度也是很大的。

2、不要执着于名校情节。

首先,硬件方面的优势,如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科学设备等,这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不是特别明显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等技术来补"普通高校"与"名校"的差距。

其次,某些学校虽然不见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学科方面却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徐州医学院的麻醉学专业,以及一些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等等。

这类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体实力肯定不如那些综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们的"特色"专业在行业内却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

相反,有些"名校"总体实力很强,但却不能兼顾所有专业均衡发展,致使某些专业发展停滞,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这也是国家实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原因。

再次,"名校"之所以为"名校"是因为这些学校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治学严谨,学习氛围浓厚,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学习氛围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为"普通",危机意识更加深刻,学习的情绪更高,况且,是否愿意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个人。

3、学习费用

公办院校:6-8千一年

民办院校:一般2万一年(最低1.8万至最高4.9万)

专硕的费用是高于学硕费用,非全的费用是高于全日制的费用。

学费也是同学们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因为几万一年的学费对部分家庭而言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对于应届生考研来说,基本都选择的是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有读博打算的话尽量选择学硕,这个学费也相对便宜点;对于毕业后考研的非应届生在选择的时候就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非全的费用基本都是几万甚至高达十几万的都有,所以也要考虑清楚。

所以不少同学的目标都是公办院校,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公办院校在缩招,考取公办院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目标是公办院校的同学要更加努力才可以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办法,是有助学贷款的,同学们可以根据条件综合考虑一下。

4、选择以后想要发展的区域的学校

地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这一点一定要考虑,特别是工作后考研的同学,有些是因为家里原因,也有的因为工作原因,在哪里读研一定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到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去读研,无疑为自己留在这个区域存下了一笔不少的本钱。利用读研的时间,多结交朋友,为自己踏上社会搭建关系网,同时熟悉这个城市的文化,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想要在北京谋求发展最好报北京的学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虑上海的学校,要想在华东就选华东的学校,要想在华中就选华中的学校。

因为毕业以后异地找工作很费力,一方面有毕业论文要写,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经济上不允许,不可能长期住在外地找工作。

毋庸置疑,一线城市的发展前景肯定是要比小城市好很多的。

如果同学们想要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好的职业道路,非常推荐同学们选择一线城市的。但前提是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也是要比其他地区大很多的。

5、选择把握大的学校和专业

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把握比较大的学校。如果要跨学校跨专业考研,一定要从自身能力出发,切不可好高骛远。

除去其他方面的考量,个人的能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为从其他方面出发,你可能会挑选到分数很高的院校,也有可能会挑选到分数较低的院校,但真正确定目标院校应该是要与自己的能力挂钩的。不然挑到院校可能会考不上,到时候填报志愿也是要重新挑选院校的。

当然,同学们是可以制定较高的目标的,但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靠近了,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我曾在我的很多回答里写过,考研的过程也是一个多自身能力认知的过程,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前,一定要对自己能力有正确的评估,比如你数学不好,要么你就早一点开始,要么你就选择不要考数学的专业,我见过有同学考了4次都没有上岸的,每次都挂在了数学上。相反,如果你的数学很好,那你一定要选择考数学的专业而不是其他不擅长的专业。

6、个人职业规划

不管你是选择名校或是普通院校,都必须要考虑到就业前景、就业优势。

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即热门和冷门。再往下又分为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热门院校冷门专业,冷门院校热门专业,冷门院校冷门专业。

关于院校和专业的介绍,大家可以到各院校官方查询。

以上是在对院校和专业选择上需要注意的点,如果自己对这些问题思考不清楚,自己依然处于很懵的状态,推荐知乎知学堂考研,他们有一份免费的【考研院校资料包】,包括各院校的报录比等考研信息、考研择校和专业的全方位指导、专业课顾问的免费咨询,以及考研英语语法思维导图、政治重要会议等免费资料领取。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免费领取!

四、选学校和专业的正确步骤

读完了以上的信息,相信大家对考研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这里就需要我们实际动起手来具体行动了,以下我给大家详细解说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正确步骤。

1、分析自身能力优势劣势(SWOT)。

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任何事情都是基于兴趣,如果自己对这个事情没有兴趣,那么学习起来就会很痛苦,即使考研上岸了,在读研过程中也会比较痛苦。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自身能力进行分析,分析了自身各方面情况后,再做出正确选择。

你可以通过性格测试工具明确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兴趣,梳理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可以通过对老师、学长学姐、亲人、朋友的采访对话,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匹配出自己的意向需求。

2、确定好自己以后想要发展的地区。

对自己进行充分分析之后,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想要在哪里读研,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因为这涉及到以后自己的长期发展,一般而言自己都有心仪的地区。这一点是很好确定的。

很多学生和家长刚开始咨询的时候,很喜欢漫无目的地让我给他们推荐学校,甚至希望我把全国的学校全部梳理出来,再给他们提供参考建议。

在《“果酱实验”》一文中,我分享了一则心理学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人在选择太多的时候,决策力反而会降低,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等到选择多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没有选择。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缩小范围,可以采用排除法。比如有些地区你一定不会考虑的,你就可以划掉。太差的学校不会考虑的,也可以划掉。

然后也可以结合自己将来想去发展的地区来看,比如我就想去北上广,或者我想距离家近一点,这样子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一个人在面对3到5个选择时是比较容易做出决定的,如果你手里面有一份院校名单,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筛选。

3、了解该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

圈定了自己想要发展的地区之后,把所在地区的所有设有研究生点的学校都圈出来,了解不同学校是什么样的层次,然后找出几个比你以前大学高出1-2个层次的学校。

一般建议是高出1-2个层次,如果跨越太大其实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尽量是不要跨度太大了。

4、选定专业。

在锁定的几所学校中,选定和自己职业有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样根据学校和专业的锁定,基本就可以确定可以报考哪些学校了,一般最后挑选出来的都有3-4所,这时候在去学校的招生官网查看其招生简章,看一下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果不符合报考条件则只有放弃,如果符合报考条件,再进一步分析其之前录取情况。

这里就非常推荐知乎知学堂考研,他们有一份免费的【考研院校资料包】,包括各院校的报录比等考研信息、考研择校和专业的全方位指导、专业课顾问的免费咨询,以及考研英语语法思维导图、政治重要会议等免费资料领取。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免费领取!

我相信根据我上面提到的方法,你已经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认真把我上面提到的内容读完且执行,相信同学们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且顺利上岸的。

作为一个工作后的人给到的很重要的经验是,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要在什么地方读研,锁定了地理位置,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确定了要报考的学校,实际上就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后面根据目标院校 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坚定目标且一步步执行,一定会成功上岸的。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喜欢支持我~

我是 @MY麦子,毕业5年考研,备考3个月上岸,28岁回学校读书。

欢迎大家随时和我沟通交流,我也会持续更新关于考研以及我个人成长的内容,希望帮助到更多毕业多年想要的同学。

我的其他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研应该选一个稳妥的学校,还是有风险的学校?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