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二十四节气很感兴趣,冬天的节气里,有哪些故事和传说?

3个月前 (01-23)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8 已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孩子有这样的兴趣,家长一定要鼓励支持。“带着兴趣去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并且,这块内容作为文化滋养,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孩子的大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麦谷妈妈整理了关于“立冬”节气,孩子一定要知道的9件事,家长朋友赶紧收藏起来吧~

1.立冬,南北景象

中国地域辽阔,即便迎来的是同一个“立冬”,南北景象却截然不同。

大兴安岭的北部,早就迎来了冬天。人们早早穿起棉服,带起手套,围起围巾,因为大雪早已经不期而至。

但是华南地区呢,晴朗无风的日子里,暖洋洋的,让人感觉生活在和煦的春天里。因此常有 “十月小阳春、无风暖烘烘”的说法。

有时候,气温一波三折,寒风扫过,气温又会迅速回升;温度回升没几天,冷空气袭来,感觉又冷飕飕。

实际上,在大多数江南地区,真正的入冬是在立冬节气之后半个月左右。根据国家气象标准《气候季节划分》,日平均气温低于10℃,才标志着真正进入冬天呢!

2.立冬到了,谁最忙?

最忙碌的莫过于农民伯伯。

各地的农民开始抢农时,可要抓紧做好农作物的采集、种植和管护工作哦。

比如山药,如果不及时把它挖出来,秋雨一下,霜寒一来,很多山药烂在泥土里,浪费可惜。

3.立冬,有三候

结合着千百年来的观察与经验总结,古人得出“立冬三候”的说法,具体是哪三候呢?

初侯水始冰。这意味着立冬过后,水面开始能结冰了。当然,大多是北方地区。即便如此,这个时候的冰面可不结实,千万不要踩上去玩哦。

二候地始冻。也就是,说从二候开始,土地开始冻结了,你走在泥土上,能够感受到那硬邦邦的感觉呢!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立冬之后,野鸡之类的大鸟就见不到了,但是在海边,却经常能够看见蛤蜊。古人不知所以然,认为野鸡立冬之后变成了大蛤蜊。

4.立冬,送冬衣

“立冬”在古代是一个非常受重视的节气,流传下很多习俗。

传说,古时到了立冬时节,天子就会率群臣举行迎冬之礼。为了表达自己对百官的关切之情,天子还会送百官冬衣,体现出天子的一片温暖之情。

5.立冬,火腿

在民间,立冬也有自己的习俗。

金华火腿全国闻名,这是因为历代金华人是选择好了时机腌制的,立冬就是腌制好时节。从立冬入缸腌制,待到元旦前后,腌制的火腿就可以拿出来晾晒了。这样腌制出来的火腿就非常美味。

6.立冬,覆地膜

立冬之后,带孩子去郊游,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农民伯伯不遗余力把一层塑料覆盖在土地上。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农民伯伯给农作物穿上了一件“冬衣”。有了这一层地膜,农作物就不怕冬天被冻伤了。

7.立冬,冬酿

金华有火腿,绍兴有黄酒。被称作为“中国黄酒之乡”的浙江绍兴,什么时候的黄酒最美味?

不消问,自然是当年的立冬到次年的立春,这个时间段最是做黄酒的好时机。绍兴人把这段时间酿的酒,称作为“冬酿”。

8.立冬,冬补

“立冬进补,上山打虎”。

冬天到了,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进补能够帮助人体补充更多能量,抵御寒冷。

进补以温补为主,比如说羊肉炖萝卜、龙眼、山药、大枣等等,都是这个时节的美食。但要注意,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要贪嘴哦~

9.关于冬天的两首诗

最后再附上2首关于冬天的诗,小朋友们一定要背起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茅草屋如此孤零零。柴门外传来狗叫声,那是它在迎接主人冒着风雪回家啊。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还没有过滤,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来煮酒,天即将下雪了,你可否留下来与我共饮一杯呢?

关于立冬,从风俗到人情到文化,家长一定要收藏起来给孩子科普,从小增加孩子大语文知识哦。

我是麦谷妈妈,专注幼儿成长,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唷~

孩子对于二十四节气很感兴趣,冬天的节气里,有哪些故事和传说?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