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维边界,打破路径依赖的5个方法

5个月前 (01-2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9 已阅读

第1节  边界,就是你能走到的最远处

  案例引入:教练学员 Echo的亲身故事。情绪压力大,工作后面临的婚姻问题;工作中出现的自我怀疑等等。

 

  思维边界

  概念:对人或者事所做的各种不真实、不客观,并能将我们束缚住的思维假设。

 

  小游戏:(直观感受具象化的“思维边界”)

 

 

 

  痛点:被束缚在这张大网之中的你我他,是因为在自我认知中,只有当他人认可或者重视自己的时候,自己才是个有价值的人。

 

  个人经历: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活了二十多年一直在寻求我妈妈的认可。只要她让我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力去做。

 

  区分混淆点:限制性信念VS思维边界

  限制性信念 思维边界

  较小 外延大

  近似概念

 

  新旧知识点链接:思维边界VS心智带宽

    概念 相似点 不同点

  思维边界 对人或者事所做的各种不真实、不客观,并能将我们束缚住的思维假设。 会对人的行为做出一定的误导 侧重于人的认知思维提升

  心智带宽 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会对人的行为做出一定的误导 侧重关注人的注意力

 

 

  痛点:只有“最好的”才有资格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第2节:打破路径依赖,走出既定命运

  【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思维边界?

  原生家庭的影响

 

    个人观点:自从读完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之后,很讨厌“原生家庭”这个词。因为阿德勒的观点认为,人不能只局限于过去,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样看待过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幸遭遇,并非是原生家庭的错。

    原生家庭

    阿德勒 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目的论】

    艾菲 所谓的“原因论”因为过去的种种原因,导致怎么怎么样

   

 

  过往经历所形成的解释框架——“只有….才”

 

  集体的思维边界——即“你应该”模型

 

  偷渡而来的观念——俗称的洗脑营销、传销

 

  无论造成思维边界的原因是内因还是外因,最终都会在路径依赖的加持下,发挥出强大持久的作用。

 

    路径依赖概念:事物一旦形成,就会按照某个方向前进,一路向前。

    案例分析:4.85英尺的由来

    两匹马的马屁股宽度——>罗马战车轮距宽度——>马车轮距宽度——>电车轮距宽度——>火箭助推器宽度

   

  打破“隐形枷锁”的3个步骤:

  ⑴清楚知道思维边界的真实存在,透过表象看本质

 

  【问题】如何通过表象看本质??如何练习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出现征兆:如果某些问题或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你身上,其背后就很有可能有思维边界在作祟。

  这倒是给我一个提醒,平时总觉得昨天发生过的事情和今天的一样,就不用记录了。这个思维习惯是错误的。如此重复的犯错或者出现,肯定有它的原因。要给自己敲响警钟!!!

 

  ⑵检验某个思维假设是不是思维边界

 

  验证方法:举反例(也就是辩证看待)

 

  ⑶用一个更合理的想法去替代不合理的思维边界

 

  个人观点:不合理的思维边界通常会显现出极端化,那么换个说法,我们要去找找“灰色地带”

 

 

  本章小结:

  【思维】【路径依赖】

思维边界就像草原中看不见的沼泽地,稍有不注意,我们可能就会深陷其中被其禁锢。但凡是事物或者人都有其弱点所在,想要突破重围,那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思维边界,打破路径依赖的5个方法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