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4 阅读方法的教学

1个月前 (04-1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时间:4月9日

内容:36——44

内容梳理:

阅读方法需要学习才能获得,一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自行感悟发现,二在外力干预下进行有指导的阅读实践,如通过阅读教学、专项培训和学习讲述阅读方法的著作。

许多阅读规则和策略,主要通过第二条路径学习,但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对阅读方法的学习机制了解的不够充分。

对学习者而言,需要学习的阅读方法是对如何阅读的规范性和建议性的指令。但知道指令是不够的,需要“练习”才能掌握,需要知行合一。

埃里克森和兰宁创立了“过程的结构”,是以“概念为本”的“知——理解——行”的三维模式,并创建了“过程的结构”模型。

模型的第1层级包括过程策略技能三种成分。

这一层面包含“知——行”两个方面,学生“知道/理解”某一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法,进而在学习中加以“练习”并尝试迁移、应用。

第二层级是“概念”。包括条件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以及自我认知。

第三层级最上层级是概括原理,从第2层级的概念获得“概念性视角”。这一层级的中心是“大概念”。

以散文教学为例来解读以上三个层级。

1.散文是表达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独特的人生经验,这种人生经验是读者以前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要区分散文中的我与读者,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去覆盖作者的独特人生经验。但学生知道这些话是没有用的,必须理解,必须在有指导的学习中经历散文阅读,在有指导的阅读实践中发现作者的独特感受,形成有自身经验支撑的概括性的知识,并自觉自愿的去形成自然。即了解散文的概念,并用具体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散文,并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

阅读策略能力的强弱,要和语篇类型相关联。

“预测”策略依据语篇类型和文本内容。

“提问”策略紧贴语篇类型和文本内容。

“确定重点”策略依赖语篇类型的文本结构。

“推断”策略受制于语篇类型,且要借助特定的上下文信息。

侧重于阅读主题的阅读策略。

“联结”策略——一个好的阅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调取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释疑”策略——好的,阅读者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理解困难,并为了读懂而沉下来,回头重新阅读。

“综合”策略——好的,阅读者能够分析信息,整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思考并得出结论。

感悟:

这一部分的文章对我而言,太难,怎么也读不懂。全程参与了昨晚的晚读,也倾听了他们的梳理和发言,但囿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对于大概念,对于策略,方法,依然糊糊涂涂,一知半解。今天再次回读,对于模型和大概念还依然在迷糊。


读书感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4  阅读方法的教学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