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内寻价值,为感受活着而活着

1个月前 (04-1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

      小丸子同学建议这次写写余华老师的《活着》,我从书架翻半天找到了这本书,拭去灰尘又读了一遍。读书会发表的内容大抵是我对每本书的随手日记或者说是理解,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我不喜欢讲具体的故事情节,因为那样会显得很繁琐,读者大抵是喜欢简单,一步到位的,想看具体故事情节还得去阅读原著,没有谁会比原著讲的更好。

      有人说生命如歌,那是因为历经波折。也有人说人生无河,那是因为尝遍甘苦波折。但不论怎样,请坚信,活着本身才是活着最大的意义,经历苦难最终与苦难握手言和未尝不是一种高级的活法,即便没有战胜苦难的能力,却也不被苦难牵制受累,徒增烦恼。

      很喜欢苏东坡的一句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一直把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如果我们的人生路上遇到大雨滂沱,不妨学学苏东坡,不打伞,唱着歌,缓着行。即使穿着草鞋,拄着拐杖,也不去羡慕别人穿着耐克、阿迪开着跑车,有什么区别呢?人只要真正的活着便再无差别,这也是福贵用一生苦厄总结的人生道理。

      《活着》讲了“福贵”一生的故事,映射中国从民国到十年文革近50年间底层人民的生活缩影。福贵从一个颓废奢侈、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到赌博输掉全部家产、庸庸碌碌的普通人再到至亲相继死去、老无所依,只有肚皮耷拉下来犹如一只大水袋的老牛陪着裤裆像牛的肚皮一样耷拉着的福贵,经过生活苦厄的洗礼,最终他懂得了放下,懂得了与生活和解,这个老头开始认真的活着。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余华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福贵乃至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从少年放荡不羁到中年寻求救赎再到老年超然释怀,与苦难和解。

      福贵的人生坎坷,厄运让他顾接不暇,但是在他心里,家珍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凤霞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儿,有庆是天底下最好的儿子,二喜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婿,苦根是天底下最好的孙子,长根是天底下最好的长工……

      他们都曾经来过自己的生命里,这就够了。即使这些人的不幸命运就像一记记重拳砸的福贵喘不过气,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福贵是这些不幸的始作俑者,但是不可否认福贵仍旧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倒不是说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翻身的机会、与命运抗争的机会,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就这么简单。

      我觉得《活着》不是一本悲剧小说,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写何为幸福的小说。以前打开这本书总会感到莫大的压抑感扑面而来,让人无法喘息,恨死了福贵,也为家珍、凤霞、有庆抱不平。可后来再读《活着》,突然发现也许这才是人生吧,如果换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换我们成为福贵,结果会是怎样?当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的时候,如果给你搭一个草台班子,你该如何应对?虽然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是他们大抵是愿意如此的,是坦然接受命运安排的。那种感情纯朴到一尘不染,唯一让他们放心不下的就是福贵,从活着的层面来讲,最终是福贵扛下了所有。

      福贵的闪光点在于选择继续活着,他把他们的故事告诉所有人,让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活着,他把陪自己的老黄牛同时取名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以此怀念自己的亲人,他们都熟了,而福贵还活着,坚韧的活着,幸福的活着。孤独只是此刻外部呈现的一种状态,与活着而言,这根本算不得什么……


余华《活着》|内寻价值,为感受活着而活着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