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乒乓球共成长

2周前 (05-19)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2024年5月12日,女儿大学校园杯乒乓球比赛开打了。这一次,我没有去观看。

      不是因为路途遥远,不是因为没有时间,也不是那一天母亲节我要回家看望母亲。我想让女儿自己独立成长,独立去面对自己的对手和解决自己面对的困难。

        记得刚刚送女儿去练乒乓球的时侯,孩子还没有比桌球台面高出多少。拿起球拍,就像刚刚走路的孩子,柔软无力、毫无章法。

      我们两公婆,在体校的台球上一个球一个球地喂到她的手上,就像娃娃落地时,我们将食物一口一口地喂到她的嘴巴一样,慈爱、温柔、耐心、鼓励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营养。

      后来,孩子可以比较顺畅地接发球了,两公婆常常与孩子打赌,“如果你赢了,我们请你吃棒棒糖”。开始,我们还能故意让球,每一次赢球,让孩子乐开了花;到后来,我们输得越来惨,成了孩子眼中一只只菜鸟。

      后来,县里的乒乓球女生比赛,一二名,她基本十拿九稳。

        荣誉拿惯了,思想就会保守。

      “万一那一天自己不拿第一,多丢人?”

        在以后的比赛中,如果不是辗压式领先,她基本都没有太多信心。

      很多次比赛,父亲的我都陪在她的身边。希望父亲地站位,能及时调整、疏解她的不良心态,给小小的孩子大大的定心丸。

        说句老实话,我在场,有时有作用,有时没有作用。在我心里:如果不是遇到天赋异禀或专业比赛选手,其他业余选手极少是自己孩子的对手。而自己孩子缺少的是沉着应对的心里素质,输也就输在心里崩溃。

        我常常对孩子说:如果你不能正常面对输赢,你就无法面对生活中类似的各种挑战。

        我常常对孩子说:放下包袱,放下包袱,接好每个球,不在乎一时的得失,最终在每一次比赛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升华自己的修养和品格。

        孩子说:你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娴熟地掌控自己的心理,有多少个成年人能做到?

        我也是一时语塞,孩子的话难道不是没有道理吗?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不也是走在主席台上两脚曾经发抖吗?我们也不是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常常夜不能寐吗?

        也许岁月成长,孩子会慢慢地成长、老练的,何况她早已比当年的我不知道要优秀多少倍!

        如果孩子真正放下了输赢的包袱,认真面对每一次人生的比赛,那孩子就成长,真正超越她的父亲。

        也许只有让孤狼独自面对生存的挑战,她才会用心去感受、领悟、成长。

        所以,当她独自己走进高考的考场,我没有再去校门瞭望;

        当她18岁开考汽车驾驶证时,我没有跟随在她身旁,那怕那天刮风下雨、艰难险阻。

        除了鼓励,个人自己的努力,剩下的只有天意。

        2024年的5月12日,孩子大学校园的第一场乒乓球比赛开打了。

      孩子问我:爸,你来不来看我打球。

      我说:爸爸妈妈不去了,你放手去打就行了,输赢都不要紧。

      我没有到场!因为是雄鹰都要独自展翅的那一天。

      有时,父母不是你永远的依靠。

      这一天, 我们都在牵挂着一天的比赛结果,父母的沉默不等于无所谓。

      晚上,孩子报成绩了:第三名,比赛成绩很“胶着”、决赛定胜负。

      成绩有点出于我的意料,大学校园,还是有卧龙藏虎的。

      比赛“胶着”“3:2”决胜的状态,隐隐体会到了自己孩子专注比赛的心里调节的成长变化。塞翁失马的收获感,让我心里多少有点安慰。

      后来,我看到了孩子的心得体会:

      “这次比赛让我找到了小学参加全市比赛的感觉,不再是初高中在小地方里一家独大(只有比赛才会打球)

      感觉自己更成熟了,不再紧张,不再怕球。开局或许不够顺利,打到后面我就觉得算了算了这么在乎输赢干什么,当作是一种练球的机遇,所以每场比赛我都不看比分牌,反而打得更好,这是今年的我比往前的我进步的最明显的点。还有以前我看到厉害的对手就很害怕,怕输;看到厉害的发球就自暴自弃。但是这次因为有我的团队,我会被别人鼓励,也会鼓励别人,不再惧怕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球,努力找到最好击球的方法。不再为结果感到焦虑,只是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世界

        但是本次比赛还有很多不足,暴露了我经验不足和基本功不扎实的特点。多亏了我的队友们,我们才能取得季军的成绩”

      鼓掌! 

      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生如竞技场,一次次的比赛,你已慢慢长大了,相信你的路会越走越宽。


与乒乓球共成长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