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11)中国“母亲节”》

2周前 (05-22)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3 已阅读

“母亲节” 源于西方的节日,最初起源于希腊,当时是为了纪念众神之母赫拉而设立的。

后来的母亲节则是又美国人 安娜 贾维斯女士于1908年创立。并在1914年被美国国会正式定位每年的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天 从最初的宗教意义逐渐转化为对母亲的敬爱和感谢之意。

虽然母亲节是个“洋节”,但是对母亲的爱意无国界。随着国际化的进程的加速,母亲节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母亲节在1980年左右传入中国,2010年之后才逐渐被大众接纳,所以中国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为感恩母亲、为母亲祝福的各种活动。

01中国有传统上的母亲节吗?

目前中国还没有官方规定的中国传统母亲节。

但是在历史上,有过很多有关伟大母亲的故事, 比如从有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教导世人孝母敬母。前些年许多学者提倡将孟子的生日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国“母亲节”。只是

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不过在民间 很多地方都在过这个中国的母亲节。人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

02中国母亲花——萱草花

在母亲节的时候 我们送给母亲的多是选康乃馨,但康乃馨的原产地是希腊和南欧,,还虽美 但是少了点中国本土的味道。传统的中国母亲花,其实是萱草花,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忘忧草。

萱草花是母爱的象征,是我国的母亲花。有诗云: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游子诗》孟郊。在

我国古代的时候,在孩子即将出门远行的时候,家里的人会种下萱草花,以此来宽慰母亲要减少对即将出行的孩子的思念,也在劝母亲要放下对孩子的舍不得和牵挂,开心的在家等孩子归来。

03关于母亲的传统故事

如果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它无私而博大,不求回报。关于母亲的传统文化故事。

一、孔母授学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因孔母曾在尼山祈祷才怀了孕,父母给孔子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周文王姬姓,伯禽分封他的后代在颜邑做邑首,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成为颜氏,孔子的母亲就是鲁国颜氏之女——颜征在

征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父亲的直接传授,使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很高的修养。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丘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

孔丘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丘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

檀弓》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颜征在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与孟母教子相比,孔母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定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代圣人的身后,我们依然可以说,是因为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二、孟母三迁《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为了让孟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选择良好的环境,孟母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三、徐母大义三国时期,曹操为纳徐庶为己用,故挟持徐母写信将其召回,徐母不允,大骂曹操奸恶;拿起砚台,砸向曹操,曹操激怒,欲杀徐母,被谋士程昱劝止,他们用计假冒徐母字迹,写信将孝子徐庶骗回。徐母见儿子被骗,责骂儿子不聪,自尽而死。徐庶之母大义凛然,嫉恶如仇,千载之下,谁不为之动容。

四、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一次在食用官府的腌鱼时,陶侃念起贫寒中的母亲,于是派人给母亲送去一罐腌制好的鱼。不料陶母湛氏非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见状十分愧疚。就此一生严守母训,为官清正廉洁。后朝廷对他委以重任,並封他为长沙郡公。

五、欧母画荻北宋文学家欧阳修4岁的时候,其父欧阳观去世。家里非常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到了入学年龄,母亲满足他读书写字的愿望。在冬天的夜里,将炉灰洒在雪地上,借着微亮的月光,用荻草杆当笔,在雪地上一笔一笔地教欧阳修写字、认字,并四处为他借书。在母亲的教育帮助下,欧阳修得以博览群书,后来成为大学问家。

六、岳母刺字南宋时候天下大乱,金兵在边境不断骚扰且准备向南攻打宋,察觉这一情况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兵以抗击金的侵犯。在河南老家的岳飞听到这个消息便在第一时间内收拾好东西准备参军。在临行前一晚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

04献给母亲的诗句 

1、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思母》

2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5、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别老母》

6、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岁末到家》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蓼莪》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写在最后

人间因为有了母爱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母爱能赐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有战无不胜的勇气,而母爱的光芒将照亮我们的一生,岁岁年年,永恒不变!


《东西南北中(11)中国“母亲节”》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