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摘录1

3个月前 (01-26)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匈牙利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在《小说理论》中,认为文艺复兴后诞生的西方小说,是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为主旨的。

小说描绘的是内心的探险,也就是灵魂自我寻找的历程。

就英国小说而言,他这一论断未必能概括18世纪以来的所有的小说。但本世纪确实有好几位小说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维吉尼亚•吴尔芙和美国的福克纳。

其中,以乔伊斯的成就最为显著,影响也最深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

意识流是19世纪末西方小说发展起来的一种写作技巧。这一名词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1890)中开始使用的,原指人类的意识是流动的,千变万化,而不是固定的,有条不紊的。后来心理分析家弗洛伊德进而提出意识与潜意识的学说。

在文学上则知小说家不加评论的描述人物通过联想`回忆等内在的思想活动,随时对外界事物所起的反应,也可以称作内心独白。

法国作家纪德在一篇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演讲中,曾指出在19世纪就已有人用这种内心独白写小说了。除了《罪与罚》的作者之外,英国诗人勃朗宁以及美国小说家及诗人爱伦•坡都曾使用过。

自然更早还见于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在小说里也曾使用过这种手法,还有一位与乔伊斯同时代的英国女作家多洛泽•瑞查德逊(1873-1957),她著有《朝圣旅程》洋洋十二卷,写的也都是人物的思绪、印象、回忆和感觉,也都属于"内心独白"。


《尤利西斯》摘录1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