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掌握写作者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3个月前 (01-28)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9 已阅读

对于写作,我不是一个初学者,毕竟自己出了校门又写30多年了。但对于一个写作者,真正需要掌握哪些能力,自己没有系统进行学习过,也没有认真思考过,总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学。

昨天,听了无戒老师《零基础写作入门,你需要掌握的五种能力》后,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无戒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是零基础的写作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写作者,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都必须具备敢于动笔的能力、感受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叙述(书面表达)的能力、创作能力和想象力这五种能力。

回想自己过往的写作经历,这五种能力都不同程度的欠缺,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升。

先说敢于动笔的能力。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在自己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才敢于去写,遇到没有把握的或自己不擅长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体裁或内容,除非工作必须,否则能推就推,能不写就不写。

正因为如此,写作30多年了,一直只是从事公文写作、新闻写作(仅限于消息、通讯之类体裁)及可研报告、论文等方面的写作,而.没有写过文学作品。

总觉得自己没有写过,不会写,不是写文学作品的料,所以也就不敢写,始终没有迈出这痛苦的第一步。

多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一书中就指出作家天才论的误区,认为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

她在书中总结出写作的四种困难,其中写作本身的困难就是要不要写作。我不敢写,怕写不好就是认识上的问题,是认知阻碍了我的写作进步。

听了无戒老师的课,我下定决心要克服不敢动笔的缺点,锻炼自己敢于动笔的能力,敢于去写自己不熟悉的内容,敢于写自己没有写过的文学作品,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至于感受生活和观察生活的能力我也缺乏。今年春节期间,我写了很多篇有关过年的文章,大多是对儿时过年一些情景的描写,我就发现自己感受生活和观察生活不够细致,还不具备一个写作者应有的观察能力,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不够细腻,不够生动,有些细节甚至写不出来,影响了文章的效果。

这方面的欠缺,可能与我过去多年从事公文写作经历也有一定关系。因为一些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之类的材料素材来源于基层单位上报的材料,自己深入一线掌握了解的不多,形成了思维定势。

要想真正写出好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一定要深入生活,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善,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对存在的疑惑要有刨根问到底的精神,让自己写的文章有血有肉,生动有趣。

写了这么多年的文章,不能说自己没有叙述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但在实际写作中,如何用文字将生活和想法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还需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硬功夫。

一方面是篇章结构方面如何创新,遣词造句方面更加精准。另一方面就是多修改,反复锤炼,多出好文,多出精品,多出有影响力大的作品。

至于我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与文学创作的要求差距甚大,更亟待提升。

我至今仍记得高中毕业时,语文老师曾经讲过的话,要写出好的文章,源于生活还不够,必须高于生活。

只有对源于生活的写作素材进行加工、想象和创作,才有可能让写出来的文章高于生活,具有普世的意义,让更多的人愿意读、乐意看。

在这方面,我认为,除了自己要系统学习有关写作或文学创作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读名家名作,要广闻博览。

要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创作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之中。只有多读、多写,才会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者的这五种能力不是一天或几天就能练成的,需要写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惟有按照老师教导的,专心学、用心读、耐心写,缺什么补什么。

在敢于动笔方面,一是要多尝试写作自己不熟悉甚至是陌生领域的内容,锻炼自己的文字驾驭能力。

二是拓展写作体裁,练习文学方面的写作,比如写故事、小小说等,在半年内有所突破。

三是要练习随时敢写的能力。清晨早起写作、深夜安静写作是我的强项,但白天特别是上午时间是我写作效率最低的时候,要加强练习和适应。

要刻意练习在每天各个时段、不同的环境下写作,让自己能真正克服动笔的困难症,做到敢写,继续坚持在简书上的日更,养成天天动笔的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是做生活的有心人,随身携带记事本,随时留心细致观察身边的人、事和环境,并记录、收集作为写作素材。

二是培养好奇心,遇到人和事多看、多听、多问、多思,找素材、找发光点、找写作的亮点。

对于叙述能力,既要继续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又要勇于创新,在文章结构、构思等方面尝试建立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按照自己制定的阅读与写作计划,在增加阅读量特别是多阅读名家名作的基础上多写,苦练写作基本功,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将更多源于生活的素材,加工成更好的、生动有趣的文章来。


持之以恒,掌握写作者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