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读书笔记(五)

3个月前 (01-30)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6 已阅读

读《蒹葭》教学实录的最大感受,黄老师以《在水一方》与《蒹葭》的互文学习,以及黄老师版本的《在水一方》,促使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音韵之美独特的审美体验!

反思自己的课堂,在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上有所欠缺!那我们应该如何以美启美,实现语文课堂审美诸元的共生呢?

1.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分析,轻视感受。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讲得细致透彻,却忽略学生的独特感受。

二是重视结论,过程无趣。课堂教学程序化、结论化,忽略学生的参与。

三是重视炫技,忽略审美。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过度追求技术的“美感”,忽略语言文字的美感。

四是泛化美育,缺少语文。以美育取代了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的本真!

由此,黄老师从“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目标的角度,提出三个层次: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培养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2.具体思考和做法

一是以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品味为逻辑起点,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审美感悟能力。一方面汉字本身就具备审美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作品语文文字入手。比如自己分享有美感的句子,打动自己的词语、句子等。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不断丰富审美体验。

二是以情感的打通交会和形式特征的发现认识为基本特征,在文学作品欣赏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审美评价能力。

关于引发学生、作品和作者之间情感的融会贯通,黄老师指出几种变形的做法。比如刻板的介绍作者背景、刻意的情感渲染、煽情等。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审美中介角色最好的做法,就是敞开式的再现活动,拉进学生与欣赏对象的距离,达成与作者的情感交会,与作品的交融。比如《孔乙己》关于“手”的描写;《装在套子的人》关于别里科夫身上有多个套子的讨论……

另外,形式是打开鉴赏的钥匙。黄老师以《葡萄月令》《阿房宫赋》等教学案例,介绍了变形和还原在引导学生对作品形式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发现特点和理解效果!

3.以“美的发生”和“意象表达”为突破口,在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表达能力。

这里黄老师主要以习作教学为例,阐述了他在催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催生美的情感、催生美好的形象中做出的积极尝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还训练学生发现、表现美的能力!


《播种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读书笔记(五)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