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三章——人情世故的高手

5个月前 (12-11) 0 点赞 0 收藏 0 评论 13 已阅读

【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桓魋(音tuí),又称向魋,东周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掌控宋国兵权。他是宋桓公的后代,深受宋景公宠爱,他的弟弟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

《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

孔子虽然知道桓魋奈何不了自己,但别人也是受上司的指使,但是该躲就赶紧躲了,躲虽然躲了,但处之未尝不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译文】

    孔子说:“我的品德是上天所赋予的,桓魋能把我怎样呢!”

【感悟】

如果不查一查这一章的时代背景和背后人物的关系。乍一看还好像是孔子比较迷信。仔细品味实际大家都在给对方台阶下。

桓魋受宋国君的指使,要驱逐孔子出国,但是自己的弟弟又是孔子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是左右为难,于是他想了个办法。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吓吓人,让对方去悟,让对方自己走。大张旗鼓的驱逐,你坐在那里我就把树枝砍了。明眼人一看这就是吓唬对方,交了国君的差,间接的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为难。孔子也心知肚明,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嘴巴上说一说我有品德,你能够把我怎么样?但是该走的还是走,要让对方好交差。因为他心里明白对方真要驱逐自己,何必用砍树这种方式呢?于是双方情商都比较高,用了一个台阶,让自己下,也让别人下。

这一点在生活中也比较多。原则该守都要守,但是特殊情况下该灵活的也要灵活。但是该说的话要说,该悟的要靠自己去悟。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二十三章——人情世故的高手

本文收录在
0评论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